第一篇:苏东坡传作文800字
苏东坡虽已逝数百年之久,名字只是记忆。但所留下的,却是他那心灵的喜悦,精神的不朽,至今也是仍熠熠生辉,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苏轼这一生,荣耀至极,同时又颠沛流离,但他过得快乐,无所畏惧,正如孔夫子曾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苏东坡一生中交友繁多,且可为真诚之友两肋插刀,他对真心待他的人回以最真挚的感谢。而苏东坡的交友之道,也正是他不朽精神的体现之一。苏东坡的朋友,不论贵贱皆宜平等相待,同时他与各行各业都有来往,帝王、诗人、隐士、不识字的农妇、酒馆主人。他的至交是侍僧,或是比他更贫穷的人。他虽喜爱着高等宦官至高无上的荣耀,但当他混迹于人群之中并无人认识他时,他最为快乐。
苏东坡正是一重情重义之人,他在妻子离去后百天怀念亡妻时悲痛欲绝的写下了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在远离故乡怀念弟弟时下笔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交友的真性情流芳百世,同时他的爱国之情也是被后世所传颂的。在王安石主张变法后,苏东坡曾在《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表达自己的政治哲学,同时表现了他的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的精神,直至所有的大臣高官都已去职,一切情势都呈现不利时,他仍尽其所能地求皇帝改变主意,即使后被所陷害仍无畏无惧,只为无愧于天下。
苏东坡曾引用孟子之言:“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苏轼也因此引用而被指“大不敬”而获罪。一代臣子,必先忠君爱国,苏轼虽惨遭贬谪,却心系天下,无愧于朝廷与君王,舍身为国远调边疆。
苏东坡爱国爱民,为杭州、广州兴修水利,建立孤儿院和医院,并且创出监狱医师制度,严禁杀婴,他全力从事于救济饥荒,一直为百姓而抗拒朝廷。他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
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性格饱满,可爱可敬,一生荣耀,一生流离,拥有着世间最完美的理想人格。此书也是值得一阅的著名传记。
第二篇:苏东坡传作文800字
又是农历十五日,我抬头望向夜空中温润的圆月,不禁想起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起这样一位翩翩立于世间的旷达才子——苏东坡。从小我便喜爱读苏轼的诗词,若是能有一本书带我穿越时空,真正领略他的作品与人生,那便是这本荡气回肠的《苏东坡传》。]www.8zuowen.com[
何人坎坷能比苏东坡的一生呢?乌台诗案,《湖州谢表》才情难抑,险些丧命于新党之手;朝政动荡,针砭时弊忠心进谏,却屡屡遭到放逐。不断在重用与贬谪的苏东坡,甚至生命将逝之时也是在回京的路途中奔波着。
文人墨客的作品,总是与他们的经历与心境有关。经历过如此坎坷的他又写出了怎样的文字?充满坎坷的生活,本应该对应着悲伤凄凉的作品,可苏轼呢?政绩斐然、才情过盛,招来多少人的妒忌与陷害;耿直纯良,却成为他人利用的把柄。即使屡遭迫害,苏东坡仍选择不苟同,依然高声吟诵着:“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样的勇敢与正直,本就已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品格。他可以去抱怨遭受贬谪之苦,但却选择了“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竟能将贬谪称为“此生最为奇绝的远游”,竟能将九死不悔书写而出。他可以去畅谈怀才不遇之情,但却选择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竟能劝服自己不要过多沉浸在悲伤之中,反而要及时享乐,与长江共饮。这又是怎样的乐观与旷达!生于人间而又高于人间,不可不谓之超凡!
苏轼曾为他刚出生的儿子写下这样的诗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不免让我有些许诧异,没有望子成龙的期盼,没有要其出人头地的要求,却只希望孩子“愚且鲁”,为何如此?细细一想,却也了然。这不仅仅是父亲对孩子真切的祝福、希望孩子一生顺遂,更是一种超脱的思想与观念。苏东坡尝尽了人生的艰辛,在这样动荡的背景下,才智为自己带来了多少的波折与苦痛。位高权重也好,才情过人也罢,“老来事业转荒唐”又怎比得上“诗酒趁年华”!
东坡之词,壮者阔如海,恬者淡如茶,灿烂地屹立于文学之巅。东坡其人也正如其文,豪气而旷达。合上这本《苏东坡传》,他那回荡的正气与豁达的吟唱,依然萦绕在当今的人世间。
第三篇:苏东坡传作文800字
浮华褪尽终闪耀
——读《苏东坡传》有感
枚语萌
人间喧嚣不尽,他是饮酒成癖者;官场污秽不堪,他是清白守自身者。贬谪,逮捕,封不住他的心,光风霁月,一笑置之。多少光阴昏昏暗暗,沉沉浮浮,但他始终以平淡之心守世间。
他年少有为,挥笔写诗,胸怀大志,春风得意。初入宦海,直言劝谏,刚正不阿,受尽小人排挤,左右碰壁,却仍不屈,他是一位忠义之士。他敢做敢为大公无私,是官场的一股清风,吹响黎明战歌,吹走世间污秽之气。他坚持己见,一生清贫一世为人坦荡,蔑视那些为了荣华富贵而放弃底线尊严之人,他纯然表达心之所感,却终不知自己所言所为会导致怎样的后果。他终被贬,隐逸于山水之间。他是一朵莲,生长于淤泥腐土之间的一朵莲,却仍能保持洁白的操守。出淤泥而不染,行走世间却仍能独立不移,是世间忠义之士的典范。他厌弃充斥着算计和仇恨的世间,所谓地位权势不过烟云尔。他忧天下之忧,念百姓疾苦,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做工程,学瑜伽。他的一生都在实践他的理想,他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体。世间如一朗星空,俗世凡尘,皆是渺小,但他却闪耀着最灿烂的光芒。
他的文学作品可以从精神层次上鼓舞他人,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严格,遵从着自然和朴实的原则。他不积存一分钱,却以诗词为值,自比富于王侯。他思想敏锐透彻,处事接物自以无愧于心为好。他一心为民,待人温和友善但也时常愤慨鄙夷那些自誉清风明月却终沦陷于争权夺利的漩涡、沦为自私冷漠的提线木偶。他真正做到了不为了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而动摇国家的利益。
他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历史上的苏东坡,他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反抗、高傲地飞翔。他是千年之前的人物,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才懂得“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所包涵的情感。我读出了他的孤独凄然,也读出了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释然后愉悦的情思。在书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他留给后人的“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的赞美和怀念。
世间浮华终会褪尽,他在世间、在人们的心中闪耀。
第四篇:苏东坡传作文800字
《巨人传》中曾写道:“人与人之间最使人心痛的,莫过于自己以诚恳的态度希望得到别人的善意和友好,结果却得到了恶意和伤害。”用这句话来形容苏轼再合适不过了。
绍圣元年,苏轼因洛蜀党争被贬惠州,船到岸边时,苏轼惊喜的发现那里的父老乡亲都站在码头上迎接他,他热泪盈眶的写下了《十月二日初到惠州》,所以虽然在惠州日子十分清贫,行动还受到管制,但他并不泄气,依然每天读书,还为惠州百姓做了几件好事。奸臣章淳见状,把苏轼贬到更偏远的海南。
宋元符三年,苏轼被赦,结束七年的流放从海南回到朝廷。章惇的儿子章援,害怕他的父亲对苏轼的迫害甚多而受到打击报复,特意写了一封信给苏轼,请他宽恕。苏轼立即回信:“伏读来教,感叹不已。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这种既往不咎,重情重义,以德报怨的胸怀,实在是令我佩服,我可做不到这样。当年,苏轼、苏辙兄弟俩和章惇都是同榜进士,而且做了颇有情谊的好友。但在章惇当权后,因为政见的分歧,将苏轼降职免官。
章惇不但在事业上对苏轼打击,而且在生活上也对苏轼处处刁难,不让他住在官宿,苏轼只能租用民房。真是风餐露宿,备受摧残。这样的压迫,无论放在谁的身上,都是难以释怀的!但苏轼竟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反而用“更说何益”一笔带过。这种宽宏大量,实在是少见。
让人特别感动的还有,苏轼还常怀念与章惇的友谊,而且还为他的生活、健康而牵挂。在给章援的信中,苏轼叮嘱他好好照顾父亲章淳,苏轼还给生病的章惇寄去一些药方,嘱咐他多多保重自己。苏轼对章惇仍然像对老朋友那样关心,不计前嫌,如此宽广的胸襟,即使放在现在,又有几人能及?
现在的人,一个个只顾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社会上贪污腐败的风气盛行,世界上各事各物都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的,人类也是越来有智慧的,但是人类的道德已经慢慢的丢失了。人们总是往前看,为什么不多回头学习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呢?
第五篇:苏东坡传作文800字
在我的眼中,苏东坡是一个奇怪的人。奇为何处?他写了千百首诗,贬官数次,为什么?什么理由可以使他如此之豁达大度。本人最喜苏东坡的那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啊,没什么可怕的,管他呢!从这首诗和近日读的《苏东坡传》,我渐渐得出了答案。
整本书分为苏轼的“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四个部分。其中卷一我读的最仔细,读时又想了解诗人儿时的故事。
苏轼是幸运的,他的母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蕙质兰心的妻子,一个贤淑大气的母亲。她很高明,在苏轼儿时自己亲自去教授苏轼,她用言语、文字去熏陶苏轼,果不负众望,苏轼成为了万人景仰的人物。
苏轼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但他却被后人所忆、所思、所感,实为难得。可见苏轼是多么伟大。
为何认为苏轼“奇”呢?苏轼在为人乐观的基础上也有着“浩然正气”,正气和刚直的气节融为一身。我想这也是苏轼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正因为这种魅力,林语堂先生才会去喜欢他了解他。在我看来,一个被贬的人,不会有如此之闲情雅致去品尝美食,做个美食家旅行家,一开始的我,认识苏轼并不够透彻,但了解苏轼之后,又觉得有些好笑与奇特,苏轼的乐观造就了他的奇特。苏轼的品质和气节令我赞叹不已。
古人的气节与现代人是无可相比,现在的人又有哪些人与苏轼一样,想必很少了。有谁一“贬”再“贬”,还可以失而复得。拿我来说,我虽不是一个轻易说放弃的人,但我在失败失利时也达不到苏轼的豁达,也可以说我是一个人悲观的人。记得儿时学骑自行车时,想必大家都会有跌倒的时候,但我跌倒在草丛中的第一时间的想法是“我不行”。我坐在草丛边的石砖上,静静凝望,我不敢尝试第二遍,我知道我肯定会跌到在某处,只等记忆逐渐淡忘,才敢尝试所谓的第二次,我若是有像苏轼那样的浩气豁达的开朗之品,我想我也会是一个有想法且乐观的人。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我都不会怕,生活中风雨甚多,但我们会迎着风雨看彩虹。
第六篇:苏东坡传作文800字
以微笑面对人生
苏东坡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作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人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上的秘书。
可以说,苏东坡的一生丰富多彩。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的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
苏轼在四十岁以后半生漂泊不定,从显贵一直贬至卑微小吏,尝尽世间疾苦。贬谪途中的苏轼也自嘲:有的不是学问,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苏轼的“言”是出名的。曾经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讥评时事,论辩是非,希望神宗改变变法的心意,不久就遭贬职。此时的苏东坡依然胸怀大志,大不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时兴起,作诗几首,却被好事者诬陷,强加对君主大不敬的罪名,酿成一时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身陷窘境,自己却不是很在意,四处游玩,四处写作,四处交友。以洒脱看待困境,以微笑面对人生。
人生充满了失败与挫折,你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你积极对待,生活则充实、精彩、光明一片;如果你消极对待,生活则空洞、无趣、一片黑暗。
霍金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霍金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以微笑面对人生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
人生苦短,让我们像苏东坡、霍金一样以微笑面对人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更加精彩,更加光明!
第七篇:苏东坡传作文800字
苏轼,初见惊于笔下行云流水、风格多样的诗词,再见敬于其乐观豁达之心境。如此这般的人物,古往今来难有人及。
如此赞誉,他担得起。
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三次被贬却也仍能积极生活,一生坎坷却也仍能成就经典,流芳百世。正如他自己笔下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般的将自身融入于自然的美好遐想,潇洒如仙的旷达胸襟。
而不光是文学,苏轼其他方面的造诣也颇为突出,如烹饪、水利、医药等技术贡献。就像是林语堂在序言里说的那样,他具有一个天才的多才多艺,又有着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所以苏轼,从来都不是一个扁平的人物。
但,简单来说,以前我是不喜欢诗词的,所以连带着对诗人们也略带不喜,所有我都一视同仁。
原因无他,最大印象缘于被强迫背诵时的抗拒。所谓“诗x”又或者诸如此类的其他名头,只觉得夸大其词也名不副实。赶鸭子上架般的生读硬背只让人觉得没趣,虚伪夸大的赞美赏析考试限定。
私以为,这种模式化的考试赏析将诗词本身的美削减不少。
往后其实也并没有好多少。上了初中教学有所改变,但也相差无几,更多的改变缘于自身。抛弃以往的偏见,突然发现路其实很宽。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毫无优点而传颂百世,收起狭隘,平心静气地对待,无论你是否认同都并无大碍。
而后,我开始觉得李白真乃天纵奇才,才气志气傲气豪气难有人及。他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般的令人叹服的自信豪迈,而他笔下的众多事物更是精妙无比,浪漫瑰丽到极致:写雪是“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写美人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更有着“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大胆想象。
我开始领会杜甫晚年诗中哀国忧民之思,叹盛唐之衰,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饱览民生疾苦,同时也体现出杜甫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再看,却发现原来世间诸事万物,竟还有另外这般美的面目。
都说见字如面,见诗如见人。
我开始试着从诗词之中窥见他们的一生。
第八篇:苏东坡传作文800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题记
静坐窗前,我家的猫踱过来,轻轻蹭了蹭我的裤脚,我却沉浸于这被阳光镀上金边的“宝藏”,无暇顾及。“公元一一0一年,苏轼去世。”冰冷的网络只给这位伟人的生平画上一个苍白的句号。但多亏了林语堂先生的这本巨著,我面前这位东坡先生,似乎又在谈笑着“三国周郎赤壁”了。
一0三六年,苏东坡在四川眉山呱呱坠地。他少时便常受私塾先生夸奖,年仅十八便高中进士。青年时,他的文章饱受赞誉,连文坛巨匠欧阳修也断言在三十年后无人再谈及自己。在叹为观止之际,我不禁思考道:这么优秀的成绩从何而来?后来他曾回忆道,在学习古籍时,他总是将其一字不漏、完完整整地抄一遍,并与之后反反复复背诵与复习。诚然,天才离不开无数汗水的浇灌,今日依然如此。
哪知接下来命运无情地捉弄了他。壮年时,他文章中的个别字词被某些小人曲解,导致他险些入狱死亡。而后,王安石开始试验新法。看着百姓竟在丰收之年,被不合时宜的新法逼得走投无路,流浪乡野,苏东坡悲愤至极,被卷入朋党之争。他一心为民,希望自己深爱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用自己的雄辩为百姓发声。他的直言不讳惹怒了权贵,似乎“旧党看他像新党,新党看他像旧党”,使得他在垂垂老矣之际仍被流放,一生漂泊。整个政坛似乎都与他为敌。我不禁一阵愤慨,不住地为东坡先生叫不平。
尽管仕途多舛,他仍然乐观豁达、心怀天下。既有“谁道人生无再少”,又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甚至在海南这样的荒凉之地,他仍优哉游哉地吃起生蚝。不仅如此,他还爱护着他的人民。他兴水利,强农业,离任时没有一个见过他的人不十足不舍地哭着道别。苏先生似乎已经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境界了。陆游云:“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他那积极向上、忧国忧民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不经意间,这热烈的阳光已然消逝,而是月光轻吻我的脸,带着一丝凉意。尽管冠状病毒肆虐,使得我不得出门,但是它也让我更加专心地赏起书来。是啊!如果我们都拥有“东坡精神”,那么一切都不再是困难。
斯人已去,仍将流芳百世,万古生香。
第九篇:苏东坡传作文800字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因为,命运就像手中的掌纹,虽然曲曲弯弯,但它始终在自己的手中。
读书贵读人。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文字,催人奋进;故事,感人至深。它,不仅让我认识世界,还让我了解人生。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漆黑的夜空,才能变得繁星闪烁;贫瘠的土地,才能变得绿意盎然;残败的花圃,才能变得繁花似锦。
人生如旅途。道路,有平坦,也有坎坷。苏东坡,一生充满坎坷。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虽有宰相之才,却无首辅之运。因作诗不慎,“乌台诗案”害得苏东坡近40年的官宦生涯,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尽管人生充满坎坷,但他始终豁达乐观,把生活活成了“诗和远方”。因此,林语堂在书中评价苏东坡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面对人生的坎坷,苏东坡昂然挺立,捋须而笑,选择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初贬黄州,他洒脱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二贬岭南,他坦然一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三贬儋州,他在衣食无着的条件下,还能从“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的民俗中,体验到“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因此,林语堂先生说:“我理解苏东坡,是因为我喜爱他的缘故。”我想,林先生喜爱苏东坡,除了欣赏他的诗文,更是赞赏他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态度。
《苏东坡传》,如同一面明镜。读它,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有的人,遭遇一点点挫折,就抱怨命运不公;碰到一点点困难,就埋怨时运不济。殊不知,命运,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苏东坡的处世哲学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他曾对弟子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真正的英雄,就是无论生活给予什么样的打击,都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愿更多的人捧起《苏东坡传》,学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在命运面前屈服!
第十篇:苏东坡传作文800字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巨儒政治家,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泱泱华夏,唯有苏子瞻是这样独特存在的一位术术精通的艺术大师。
他是宋代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至情至性,念念不忘亡妻,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弟弟遭贬,一挥笔“雪上偶然留指爪,飞鸿那复计东西。”;酒醉,千古名句脱口而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官场如战场,出生于书香世家的苏轼直言不讳的性格,得罪了前朝的许多人,让他屡栽跟头。政治王安石变法年间,苏轼对王安石新法中的多项法则表示认可。后变法失败,司马光担任宰相。残留下来的反对派向曾经对王安石有所支持的苏东坡进行弹劾,苏东坡被贬黄州。他在沙湖边开垦荒地,种植农田,称这块地为“东坡”。这也是“东坡居士”的由来。在被贬官期间,他虽受尽饥苦,但他虚心向百姓们请教,和百姓们成为了好朋友。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寒食帖》是苏轼被贬官至黄州时所写。深品其诗,苍劲沉郁,饱含着生活凄苦,心境沉郁的感伤;细论其书,笔酣墨饱,神充气足,恣肆跌宕,飞扬飘洒。“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天气寒冷恶劣,生活窘迫,苏轼笔下淋漓多姿,潇潇洒洒的墨字仿佛化作一阵阵凛冽刺骨的寒风,瑟瑟地吹来。
“民以食为天。”苏东坡官场失势,人生也变得曲折坎坷。被贬官多地的他却因此变成了大厨。“东坡肉”,江浙地区的传统名菜,使用猪脯肉制成的。在苏轼担任杭州知州期间,杭州老百姓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就向他送去。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百姓们。那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实属一绝。大家很感激苏东坡,就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一蓑烟雨,一生情欢。苏东坡,乃千古第一人也。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唯有伟大的人格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