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作文吧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技能强国创新有我征文大约有4篇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202x技能强国创新有我征文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才拥有了今天的伟大成就。面对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经济持续低速增长且分化态势继续延续,因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并进入深度调整期。然而,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产业革命,而科技产业革命也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所强调的,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弘扬劳模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就是要积极营造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社会风尚。劳模不仅是国家栋梁、民族先锋、社会楷模、行业翘楚,也是我们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典型。这就需要我们自觉向劳模看齐,学先进赶先进,用劳模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要用劳模的卓越贡献鼓舞斗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风尚,并持续提高劳模的社会影响力。
弘扬劳动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就是要积极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风气。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梦想!我国自古就有“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的说法,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创造美好。面对当前来自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挑战,我们要坚定不移促进产业升级、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这就需要各地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重视劳动创造、关心劳动者,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浓厚社会氛围,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本内容由 作文吧 WWw.8zUowen.com 整理]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就是要积极营造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创新氛围。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刚需”。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不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都离不开大国工匠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面对我国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关键时期,更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广大劳动者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产业前沿知识,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瞄准事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突破技术瓶颈,向高精尖产业进发,对标一流,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这也是提升“中国创造”、推进“中国智造”的务实之举。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以扎实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推进技能强国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202x技能强国创新有我征文
周力,作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引进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自进厂伊始,便与民族乐器结下不解之缘。从2008年至今,十余年光景努力前行,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分管技术、生产的常务副总经理。一个设计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面对就业选择多样化的时代,面对设计行业的高薪诱惑,却在一个传统企业里一干就是十多年,面对记者的质疑,他道出了“秘密”所在:“企业为年轻人搭建了成长的平台,鼓励大家在岗位上创新创业、实现自我价值,这一点非常难得。而我意识到传承与弘扬中国民族乐器文化的重要性也从这里开始,我非常尊重、珍惜前辈们打下的良好基础,我相信我们这批年轻人一定能够做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成绩!”正是这样的信念,推动着他一步一步向前、向上。
为民族乐器做嫁衣
虽然学的是工业设计专业,但是设计民族乐器,周力还是第一次。他依然记得在企业参与的第一个项目——“蝶盈香檀”巨型蝶式筝,这是企业当年的形象产品,将在10月份的上海国际乐器展上亮相,周力入职之时,该项目已经进行了一半。
当时,蝶式筝的整体框架已经基本完成,与常规古筝不同的是,该巨型古筝与琴架连为一体,下端支架比较复杂,无论在舞台上使用还是在展览中展出,都不够美观。于是,设计团队想到为它做装饰挡板,周力也参与其中。当确定郁金香为主要装饰元素后,熟悉制图软件的周力便动手画起来,经过与项目组同事的多次讨论、与雕刻师傅的反复沟通,几经易稿,最终呈现出了与巨型古筝相得益彰的装饰面。但这项工作还没结束,为了让这只“巨型蝴蝶”看起来更加活灵活现,还需要一些点缀。画图的任务还是落在周力身上,为了更好地展现出蝴蝶的灵动,他主动找来一些蝴蝶标本、查找一些视频去观察蝴蝶,最终采用贝雕、镶嵌等工艺做出了“蝴蝶”翅膀上的花纹,再加上细节处的精工细作,整体造型惟妙惟肖。
这架巨型蝶式筝在2008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首次亮相,赢得了观众与媒体的关注。在此之后,“蝶盈香檀”又参展了书画展、文史展等多项展览,并于2009年参加首届北京国际古筝音乐节开幕式千人古筝大型展演活动,受到了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2016年,这只“巨型蝴蝶”漂洋过海参加了新加坡华乐团建团20周年的民乐展览活动,再次引人瞩目。
第一个任务算是顺利完成了,周力把重心放回了研发常规产品上。他希望自己设计的第一款产品既能表达简洁与时尚,又不失民族韵味。他想到了中国传统元素——回字纹。在高校的学习经历、再加上一段设计公司的实习经历,让他对设计对象的结构有着很好的理解。但面对古筝的S形花板、二胡的纺锤形琴轸,已养成对称审美习惯的周力还是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尝试。但他说,越难的问题就越想解决。最终,一台回纹装饰、骨粉镶嵌古筝呈现在大家面前,从花板到侧板再到筝脚,每一个细节他都尽可能去美化。紧接着,同样是回纹装饰的二胡、琵琶相继问世。该系列乐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图片
随着一件件新产品的诞生,周力得到的肯定与鼓励也越来越多,他相继设计出了金玉满堂古筝、双龙头花琵琶、蝶舞飞扬二胡等经典产品。经过不断地实践与锻炼,他迅速成长起来,不久,便被破格提拔为技术科副科长,逐渐承担起了一些重要项目。
为民族乐器添活力
百万古筝
2012年9月,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接下了为中央民族乐团大型民族乐剧《印象·国乐》量身打造仿敦煌壁画乐器这一创新项目。周力作为主要执行者之一,在厂领导的指导下,带领设计与制作团队开始研制仿敦煌壁画乐器。该批乐器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乐器图像为基础依据,并根据出土乐器、传世乐器、历史文献资料等作为参考,涵盖了吹拉弹打四大类别。在仿制过程中,并非单纯的复古,而是追求符合现代审美的音色,虽然外观上是敦煌壁画乐器的造型,但是在内部结构和音域方面,要以近现代乐器改良的经验和工艺为指导。因此,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研发工作,周力与具有丰富制作经验的制作师傅共同研究探讨,全力以赴开展仿制工作。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60余款80多件仿敦煌壁画乐器终于完成,这批既能彰显敦煌壁画乐器的文化元素、又能满足现代舞台音乐演奏需求的乐器在国家大剧院一经亮相,迅速捕捉了观众的视线,引发了社会热议。尤其在2013年上海国际乐器展上,仿敦煌壁画乐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新闻综合频道《午间新闻》《媒体大搜索》《夜线约见》等栏目都对其进行了报道。
仿敦煌壁画乐器的成功研制,让《印象·国乐》这部具有创新性与时代性的民族乐剧更好地呈现在大众视野,有效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2014年4月,应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邀请,“敦煌之夜”——《印象·国乐》在上海文化广场隆重上演,看到精美的仿敦煌壁画乐器在舞台上一一呈现,周力激动万分,他再次领会到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随着经验的积累、分管领域的拓宽,周力开始考虑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加强企业的技术攻关能力,同时也在产品标准化方面做出新的尝试。
自2014年起,周力带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力学实验室在提高乐器声学品质方面开展合作,并将获得的基础性研究数据运用于乐器的设计和制作中。2017年,便携微调试短筝问世,其上安装的微调装置可以在不移动筝码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调音,该应用便是与交大力学实验室合作的研究成果。
2015年,受全国乐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委托,按照全国乐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乐标委(2015)第13号“关于委托制定《筝弦》行业标准的函”的要求,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成为了《筝弦》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周力为该标准起草的主要负责人。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周力加强了与上海交通大学力学实验室的紧密合作,对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上海乐圣乐器有限公司、广州罗曼士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筝弦进行数据测试。通过测试拉伸强度、张力的力学特性及变化规律,得到筝弦的抗拉强度、弦张力等参数。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17年11月《筝弦》行业标准发布,2018年4月正式实施。筝弦质量的优劣及性能的差异影响着筝的音准和音质,直接影响演奏效果。这一标准的制定细化了古筝标准、筝弦的制作要求,其实施降低了筝弦的报废率,对古筝的声学品质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标准的应用,有效促进了琴弦制作工艺的改进,提高筝弦使用性能,为民族乐器制造企业追求产品的高品质、标准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今,周力作为产品技术、生产的分管领导,按照企业发展要求,带领研发团队每年推出近30款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产品,申请专利10多项。近几年在产品外观设计中不仅采用了雕刻、镶嵌、贴金箔等民间传统工艺,更突破性地运用了珐琅、漆器等装饰工艺,突出了民族乐器一向缺少的色彩感,展示了民族乐器所蕴含的中华底蕴与华彩风貌,使传统经典艺术与民族乐器艺术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带领团队不断开发新产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重视与高校、科研机构、名家名团的合作,为乐器声学品质的提升、标准化发展贡献着力量。正如周力所说的一样,他们将延续前辈们的精神,担起传承与弘扬民族乐器文化的重任,继续努力,一定能够做出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成绩。
第三篇:202x技能强国创新有我征文
“技能强国,创新有我”,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用劳动创造世界,用汗水成就未来,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力进发。
“技能强国”,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为新时代建功立业。国家强大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精湛的技能,离不开一个个大国工匠。所谓大国工匠乃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技艺精良,道德高尚的精尖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大国工匠层出不穷,涌现出了一个个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高凤林,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焊工,国家特级技师。他心怀梦想,心平手稳,焊接飞天神箭;马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他能在毫厘之间,把握分寸,重现旷世兵马俑;中国高飞集团高级钣金工王伟,在肉眼难辨的误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线,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这些大国工匠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创造了一个个“中国神话”,成为技能强国的重要人才,成为傲视群雄的佼佼者。大国工匠,技能强国的生力军,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贡献精湛技艺;大国工匠,新的时代,新的使命,要不负人民重托,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好传、帮、带,锻造更多的大国工匠,这是一种历史职责,不容懈怠。
“创新有我”义不容辞,建设创新型国家时不我待。眼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没有创新,国家就会停滞不前;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永远被“卡脖子”。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国工匠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每个大国工匠都有自己的绝活,每个大国工匠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否则就难以称其为大国工匠。但是,大国工匠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继续为国家奉献光和热。我们应该看到,在一些关键核心领域还存在着“卡脖子”的问题,到了关键时刻人家就会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大国工匠要树雄信,立壮志,以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与时间赛跑,与速度争先,牢记历史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弘扬劳模精神,锻造大国工匠,踔厉奋发向未来。我们党确立了两个一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启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实现百年宏愿,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的接续奋斗。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奋斗出成果,奋斗成就事业,奋斗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变的底色和追求。建设现代化国家大国工匠不可或缺。我们要以劳模精神为支撑锻造更多大国工匠,成为新时代耀眼亮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锻造大国工匠就要形成学习大国工匠的社会氛围,使之成为闪耀的精神坐标。
劳动创造世界,汗水成就未来。大国工匠,一抹新时代的耀眼亮色。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光荣属于每一个劳动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时代新征程,踔厉奋发不停步。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用劳动装扮祖国美丽山河;我们要传承工匠精神用汗水浇灌美丽家园。让我们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贡献吧!
第四篇:202x技能强国创新有我征文
郑荃是一名“老三届”上海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在安徽锻炼长达十二年。1978年有缘结识提琴制作大师戴宏祥,拜其门下学艺,1980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83年受文化部派遣前往意大利学习提琴制作五年,学习成绩优异,提前毕业并获金奖。1988年学成归国,受文化部嘉奖并获中国提琴制作大师称号,成为中国提琴制作界的领军人物。1990年应邀加入国际提琴制作大师协会,成为世界级国际提琴制作大师。回国后立志振兴中国提琴制作事业,重建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
辛苦耕耘三十年,郑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提琴制作领域的人才。在科研领域成果颇丰,编写专业教材五本,完成多项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举办三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提琴制作大国,在国际提琴制作界占有重要地位。国际提琴制作大师协会主席约翰斯特里克曾经作出这样的评价:如果把中国提琴制作比作一辆在快速道上行使的车,郑荃就是这辆车上的发动机。
爱国主义精神
郑荃出生于一个具有爱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7年务农和5年留学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贫穷落后和与西方国家的富裕之间的差距有了切身的体会,因此他立志要献身于国家的建设,振兴中国的提琴制作事业。他的爱国意识非常强,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和声誉,时刻牢记祖国对自己寄予的重托。有一次在意大利参加比赛时,他发现他的获奖作品的作者标牌被注明意大利,他找到比赛组委会坚决要求把标牌改成中国,因为他认为自己虽然远在海外,但是是代表中国来参加比赛,赢得了奖牌是中国的荣誉。
还有一次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上,在郑荃前发言的欧共体秘书长攻击中国的贸易政策,抱怨中国以廉价倾销占领国际市场,轮到郑荃发言时,他用一半的时间论述原来准备好的发言,用另一半时间驳斥前面发言人的观点,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自觉维护了中国的形象。
在意大利学业有成而且小有名气的时候,他毅然放弃在意大利舒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祖国的怀抱,立志要让中国在国际提琴制作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认为,中国这么大,光靠他一个人能做好提琴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办学来培养一批提琴制作家,才能提高中国提琴制作的水平。中国大使馆将他的意见反映回国内后,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拨出5万美元作为他回国办学的启动资金。
郑荃回国后又有别的国外企业愿意出重金聘请他去工作,还有几次工作调动的机会,但他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在一线从事提琴制作的教学科研工作。
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郑荃的事迹被收入北京市中学道德品质教育课的课本,激励了广大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刻苦钻研精神
郑荃的刻苦钻研精神是有名的,长达12年在社会基层的磨练使他非常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1978年,郑荃有幸认识了中国提琴制作大师戴洪祥,拜师学习提琴制作,并在这个领域如鱼得水,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他在意大利学习期间跟随最有名的五位提琴制作大师中的三位学习过,白天在制琴学校学做琴,晚上在夜校学做弓,在两个学校的课余时间还去大师工作室准备比赛作品,每天只睡5个小时。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他请学校工作人员在课间休息锁闭教室时把自己反锁在教室里继续工作,在学校一时传为佳话。回国以后,为了寻找适合制作提琴的中国国产木料,他的足迹踏遍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大小凉山,云贵川。他筛选出的国产木料品种,为中国提琴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材料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郑荃对自己首先提出目标是做出世界一流的提琴,在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在1987年实现这个目标后,又提出要用中国木料制出提琴在国际上拿奖,1991年实现了这个目标,然后他提出要让中国的小提琴家用它制作的提琴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要让自己的学生在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随着这一个个目标的实现,郑荃逐步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提琴梦”,现在他已经是三大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评委,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中国提琴的进步也为世界所瞩目。
在繁忙的教学、科研、社会活动面前,他始终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始终以一名提琴制作者自居,创作了近200件提琴作品。
郑荃的提琴作品被许多国际著名的交响乐团如波士顿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里斯本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使用,被吕思清、黄滨、林朝阳、陈曦等小提琴家作为独奏、重奏乐器使用,被意大利克雷莫那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博物馆、保加里亚国家博物馆收藏。
郑荃曾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二十余项,金牌四枚。其中在1987年获意大利第一届全国提琴制作比赛小提琴金奖,同年在保加里亚国际中小提琴制作比赛获小提琴、中提琴两枚金牌。1990年在苏联柴科夫斯基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中提琴金奖。1987年被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授予“中国提琴制作大师”名誉称号,1991年被《中国音乐年鉴》评为“中国音乐名人”、2002年被《中国乐器》评为“中国乐器名人”。
中央电视台人物专题、讲述专题、音乐与人生专题、经济频道、数字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和美国《洛杉矶时报》、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公司NBC、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CBS、意大利国家电视、英国国家电视台等中外媒体,先后报道了中国提琴制造业发展的盛况和郑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无私奉献精神
郑荃以提高中国提琴制作水平为己任,在享有国际盛誉之后,不迷恋国外舒适的生活、工作条件,立即回国。回国后不开公司,不办工厂,不向国家提出任何要求,不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知识谋求个人利益,而是尽全力投入培养提琴制作人才的工作,三十年来培养出100多名青年提琴制作家,使中国的提琴制作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许多郑荃的学生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提琴制作家,他们中有多位已经在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有的还成为国际比赛的评委。中国有6所音乐学院开设了提琴制作专业,其中5所音乐学院有老师出自郑荃门下。
郑荃制作的乐器声音工艺俱佳,在秉承了意大利提琴传统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个人风格,深受演奏家和收藏界的喜爱。有许多国内外的演奏家使用他制作的提琴举办独奏音乐会,录制唱片。他的乐器被意大利、保加利亚、台湾的博物馆和诸多藏家收藏。还有数位青年演奏家用他制作的提琴参加国际提琴比赛获得大奖,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国青年演奏家陈曦在柴可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用他制作的小提琴获得最高奖。
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提琴制作的科研方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霍英东科研基金、文化部、国家人事部等多项科研任务,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郑荃在提琴材料方面进行了近30年的研究,为了采集中国的制琴材料标本,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金沙江,云贵川。筛选出的木材为中国提琴制造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木材人工老化处理的研究方面,他得到中科院化学所,声学所,力学所、北航力学研究中心、北京矿业大学、传媒大学和原子能所的支持。他目前的研究有多项是自主创新的,部分研究成果领先于国际研究水平,也因此被聘请为意大利小提琴博物馆科学研究小组委员。
郑荃是文化部原《民族乐器的改革和研究》专家小组成员,受文化部委托研究设计民族低音拉弦乐器,一干就是20多年,他设计的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受到演奏家、指挥家的好评,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即将进入乐队试奏阶段,这项研究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将起到重大推进作用。
郑荃于1988年回国后重建了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在中国的提琴制作人才培养事业方面倾注了30年心血,培养出100多名中国提琴制作领域的人才,这些人才在中国提琴制作事业的提高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的提琴制作业在近30年中快速发展,提琴生产规模已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郑荃任国内两个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的顾问,定期下企业举办讲座并进行技术指导,提高了企业的提琴产品质量。
在艺术提琴制作方面,郑荃不仅本人在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27项,他的弟子在各类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近百项。他培养的学生于慧东,在2016年一年中就获得3块金牌,1块银牌。他积极推进中国举办自己的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为许多中国青年提琴制作家脱颖而出和对外交流搭建了平台,使中国提琴在国际提琴制作界占有了重要的位置。他呼吁科学界更多地介入乐器制造的研究,直接倡导、筹备了2011年《音乐声学》香山会议的举办。
郑荃从业40年来一直坚持亲自做琴,从来没有停止过,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表现出他对提琴制作艺术的挚爱和追求,体现了真正大国工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