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文吧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大约有6篇左右,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2022年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x月x日的晚上19:30——21:00,在xxxx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谢老师的组织下,本人通过网络平台认真学习了由“课改中国行”公益宣讲团举办、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黄国才老师主讲的精彩讲座《作业设计与“作业力”培养》。
黄老师从基本观点、基本框架、培养“作业力”、案例之《剃头大师》的预习课堂课后作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等5个方面展开解读。他还结合大量的课堂教学案例,重点就如何培养“作业力”进行解读和分析。他重点结合《剃头大师》一课,就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知道了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国家或省级文件和课程标准,紧扣教科书,因“材”制宜设计、合理布置、关注过程和感受、有效干预(批阅、反馈、补充等),聚焦“作业力”培养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明白了作业设计的真正意义。作业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完成作业,而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明确了作业设计的要求。作业设计是常态的命题;命题是特殊的作业设计。语文作业,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完成语言文字运用等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等。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了解到作业的设计不仅要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还要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对我们正在进行的作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这次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作业设计。
第二篇:2022年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
所有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积淀
今年暑假的班主任培训历时五天。天公作美,除了第一天天气有点炎热之外,这几天的天气格外凉爽,简直就不像是酷暑天气。而我们的心情,也像是三伏天吃了冰棍——由里到外透着股清凉的劲儿。那是因为专家的培训既有趣,又有用,我们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学到的经验也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切合实际的能够操作的技能。
先来说说王文英老师吧。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做新时代阳光型班主任》的讲座。王老师用生动详实的案例、惟妙惟肖的讲解,给我们展示了她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一天下来我们不能不被王老师的多才多艺和智慧所折服,她的时尚、阳光、热情、霸气、多才多艺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当中。我想,做为一名女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到这个份上,应该是最幸福的吧?她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在工作中寻找激情,她活出了自己独有特色和风采!≤www.8zuowen.com≥
卜恩年老师给我们做了《寻找班级管理密码》的讲座。卜老师告诉我们,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爱,就是要学会做人,就是要相信学生,就是平等和尊重,就是德行与责任,就是从小事做起。”他还探究出了班级管理5字诀:紧扣一个“小”字,落实一个“细”字,体现一个“实”字,凸显一个“新”字,抓牢一个“恒”字。儒雅敦厚的卜老师,用他的细致和耐心,成功地带出了一个个优秀班集体,总结出了实用高效的带班经验和德育经验,给我们一线教师以极好的借鉴。
郑学志老师做的讲座是《自主教育的艺术和技巧》。郑老师用他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告诉我们:“管的最高境界是不管”。我明白了促进学生自主的主要途径有:1。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输入内驱力。比如激情宣言,疯狂朗读等。2。委托、请求,唤醒学生的责任自知。这个可以用不同的赞美方式达到目的。如:这件事就靠你了!幸亏有你!没有你的帮助我们什么都做不了……3。教师不要太强大,学会示弱。4。可以让学生先装着学习很努力。5。认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享受成就感,唤醒孩子生命的自觉。比如写作文时,最好的批语是“写的好!”,让学生从一句话开始写作文。7。正面管教,形成学习的自我激励。比如用发红包的形式激励学生。8。满足期待。引领学生的精神。如“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那就赶紧滚回去学习吧!”还可以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竞争。郑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勤奋,什么是认真与执着!
年轻帅气的杨兵老师给我们做了《主题班会的设计要素》的讲座。说真的,在此之前,我也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我一直认为班会课就是沟通课,就是总结课,就是布置各项杂务的课。杨兵老师的主题班会课让我大开眼界,我明白了主题班会的设计要素就是:主题是灵魂,素材是基础,创意是关键,实践是保障。一节优秀的主题班会课要主题鲜明、定位准确;素材鲜活、运用得当;活动充分、体验深入;把握契机、适当预设。从这些个层面上来说,主题班会课可比文化课难上多了。
漂亮、优雅、知性的李迪老师为我们做了两场报告,上午是《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下午是《做高明的助人者》。李老师的讲座有大量的案例支撑,又结合当前网络热点话题和视频,再加上李老师那准确流利的普通话,生动形象的讲析,让所有的老师都觉得时间过得飞快,意犹未尽。
纵观这五位专家老师,不同的是他们各有特色和风采,相同的是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们的勤奋与努力,他们的因为专注投入而产生的更多的智慧。我想,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操作技能,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
他们启发我思考:1。做教师的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才能,才能够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做一个让学生佩服的老师,进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2。做一个勤奋的善于思考的老师。日常的工作是繁琐的,如何总结经验,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更加轻松高效?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人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3。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加上自己的的智慧和爱心。试想,如果不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如果不是对学生的热爱,哪个老师会成为专家呢?4。要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每天做一点,再做一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是他们厚积薄发的积淀,才带来了今天信手拈来的从容。
培训过程中,我还顺手记录了他们脱口而出的名言,与大家共勉:
1、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2、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你尽可以随意飙车,因为真正对自己狠的人并不多。
3、对自己狠一点,逼自己努力,再过几年,你将会感谢今天发狠的自己,恨透今天懒惰自卑的自己。
4、勇敢地跳出舒适区,才能告别你平庸无光的人生。
5、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6、我想在浮躁的世界里偶尔做一个不那么庸俗的人。
7、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那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
8、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孩子活出自己的最好。
9、一个人在没有成就之前,你哪有权利要尊严。
10、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精彩,别人无可替代。
感谢专家的引领,让我们追随专家的脚步,且行且歌!
第三篇:2022年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就是一场幸福的遇见
7月7日,我参加了2022年暑期教师全员培训活动,收获很多,一个人只有放开眼界去交流沟通才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学然后知不足。听了四位专家老师的精彩报告,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教科研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的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发人深省。
育才小学阚国霞老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讲座的题目是《用心关爱,阳光成长》,讲座刚开始她给我们欣赏了几组图片,从图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接着她向我们介绍了育才小学是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成立“康乃馨”团队,创设阳光小屋,开设社团和晚辅导服务于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帮助他们把心门打开,让阳光进来。阚老师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和案例为我们分享了她自己在心理健康辅导方面的经验,一个优秀的老师要真正用心关爱学生,才能打开他们的心门,走进他们的世界,从而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朵花不美,那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树干;如果树干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应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其闪光之处,作为教师更应该永远坚信这一点。优秀生需要师爱,后进生更需要师爱。没有公平就没有信任,而师生之间一旦失去了这种基本的信任,又怎样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呢?作为教师只有时刻记住每个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闪光点”,用心去关爱每个学生,积极和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每一个学生都向你敞开心灵之窗。而你可以通过这扇窗户给予他阳光和雨露,和他产生情感共鸣,让他健康茁壮地成长,让他学有所成。
教育,就是一场遇见。师生的相遇,彼此关照,相互温暖,感受美好。教育,只有让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遇见更好的自己时,才会呈现出它美丽的一面。只有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我们才会发现:幸福从此源源不断。
总之,昨天的四场讲座都没有令我感到枯燥乏味、枉费此行之感,每场讲座都让我感到不虚此行,收获满满。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把教育工作做的更好,在平凡和琐碎中感受着幸福。
第四篇:2022年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
《心中有爱,行囊有梦》
7月7日在育才中心小学北区校,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培训。请来了4位专家讲师,以鲜活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带我们学习了双减背景之下我们教师应当做出哪些教育方式的改变,更加注重些什么。很珍惜这次向专家前辈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一位是我们育才小学的阚主任,从入职以来阚主任的每一场讲座都让我受益匪浅,她真的是一个将温柔刻在骨子里的老师,阚老师一直专注于孩子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孩子在充满温暖阳光的环境下成长。什么样的孩子是心理健康的孩子,用我们顾书记之前所说就是我们应该培养的是一个“真、善、美”的孩子,真诚善良乐观开朗,遇到挫折不退缩意志力强。阚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通过游戏来锻炼孩子专注力等能力的方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更加了解自己,游戏之后更应当让孩子去分享,去交流和感悟,让孩子们变得自信阳光。
第二位新城中心小学的王小琴老师通过自己的案例分享告诉我们做好教育融合,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体制隔离造成的歧视和排斥,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这也是现在我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往往会不知所措,王老师更是用自己的课堂视频告诉我们对于这些孩子我们需要跟踪培养,每节课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真正的鼓励每一个祖国的花朵,看了这些视频我也是被王老师的耐心和爱心深深感动。
第三位张芸老师将目光聚焦在低年级,双减背景下低年级教学应该抓什么,怎么抓?先是强调思维训练基础不能减,再是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基础培养,最直接的对于自己物品的收纳归类等等,最后是学科基础能力不能减。
第四位赵霞老师也是一位经验丰富、获奖无数的前辈,她告诉我们双减“减”的背后其实是“加”,加科学育人观念,加科学育人途径,加科学育人方法。“双减”能“减”下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增”上来。其实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老师的要求也是更加提高,不再是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的机械式教学,特别是对于小学老师,我们面对的一个个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可爱们,其实我是不忍心看着孩子们每天面对的只是单纯的每一个汉字、数字,每一道冷冰冰的题目。我是更加乐意带着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的。那我们就更需要多多向专家们学习,如何使用恰当的的方法实现自己理想中的课堂。
第五篇:2022年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
”双减“背景下,关于低年级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昨天有幸聆听了四位名师的讲座,让我收获颇多。
在听完阚国霞老师的讲座后,我第一感受就是:如果我是学生,能有这样一位老师一定很幸福。阚老师打造了专门的“康乃馨”团队,做计划做研究,开设“心理健康”的校本课程等,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服务。设计多钟多样的心理游戏,打造活泼、开朗、向上的集体,在这样活泼开朗的班集体中生活学习,我相信学生的心理肯定是健康的、阳光的。
在听完新城小学王小琴老师的讲座后,我觉得王老师做的事情是伟大的,他们在“融合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融合课程的开发,探索课程教学的策略,打造了优质的团队等,为一些如星星般特殊的孩子提供特殊教育资源,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了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让特殊孩子能和普通孩子一样,共同参与学习,共同促进发展。
张集小学的张芸老师和仪化三小的赵霞老师的讲座则更加关注的是“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如好习惯养成,思维训练、学科基础能力以及“双减”背景之下的课题研究等。他们的讲座主要是针对的语文教学,语文学科减负增效的教与学,赵老师说在“双减”中“自我赋能”,研究学生学情、统整教学内容、融合教材内容、研究课后作业、创设语境教学等,我相信这同样适应美术课堂的教学。听完后我开始思考我们的美术教学,美术学科在双减背景下该如何教?如何学?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负增效,创建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转变教学思路,丰富课程实践形式等方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美术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课程实践体验为方式,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形式,探索课堂优化设计的策略方法,在课堂教学手段上力求创新。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接触自然、感受艺术、放飞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意潜能,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乐园。
如何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乐园?美术课应该怎么教呢?尤其对于低年级的美术课堂怎么教,我认为应该针对以前的传统美术课堂进行思考,加入新元素,在传统教学上进行创新。
一、兴趣与实践
首先,所有的课堂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美术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兴趣是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双减”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应该更注重儿童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愿意动手实践,实践活动反过来又能促进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与实践相辅相成,相互提高。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美术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提高兴趣,激发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内心情感的自由表达。例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在第10课《感觉肌理》这一课中,老师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到教室外上课,我相信低年级学生对室外的美术课的兴趣更高。比起教师告知学生口述的知识,或者在PPT上观看到的图片,学生感受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
二、充分尊重天性,给予自由
著名思想家卢梭在“自然教育”中指出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天性教育,即从孩子的天性入手,遵循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培养儿童具有真、善、美的特质。孩子的年龄越小,他的天性越是纯真,因此小学美术课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给他们自由创作的空间,自由表达内心世界的机会。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在第13课《难忘的幼儿园》这一课中,学生初步接触画人物,很多学生画出的人物都是稚拙的,歪七扭八的,我们作为专业的美术教师不能以“像不像”的标准去评价他(她)。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或成人的标准去指导他们:你不能这样画,你应该这样画……这样带否定的语言都不能在美术课堂中出现。教师对孩子的绘画学习过度干预是违背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自信心,也禁锢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想法,不利于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双减”之后,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让孩子自由创作,让学生放飞童心,释放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画出自己眼中的奇幻世界,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三、培养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席勒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审美教育就是向受教者施加审美影响,陶冶其性情和心灵,塑造美的人格。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对审美教育的实施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途径,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实施审美教育途径之一,尤其是对于美术课堂来说。扬州市推行的“五个一百工程”中的“百幅名画进课堂”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的重要途径。名画欣赏是我国实施美术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应多关注名画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外艺术家作品欣赏和鉴赏的兴趣,使学生从名画欣赏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鉴赏的素养。
在践行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前进摸索,推陈出新,不断学习借鉴。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汲取专家们的经验,将这次学习的新理念落实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第六篇:2022年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
育人总是细微处,成长只在不觉间
我聆听了四场干货满满的讲座,受益匪浅。阚国霞老师和王小琴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入手,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为我们呈现出行之有效的融合教育的方式;张芸老师根据教学经验,提炼出许多低年级教学的策略,并展示了她任教学生的许多作品,她对孩子们的悉心指导,令我心生敬佩;赵霞老师理论性特别强,逻辑清晰,思维严谨,善于从杂乱纷繁的客观事实中提炼出普遍的规律,并落笔成文,他们不是已经发表论文,就是在发表论文的路上,为我们树立了优秀教研者的榜样。
在讲座中,我听到了许多的概念,有像融合教育、劳动教育这样比较大的类别,也有如低年级教学、写-读教学这样具体某一层面的内容,经过消化和思考,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汇报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教育是什么。在此特指学校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学校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他指出学校环境是一个大家极力营造的有关真善美的环境,这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社会上和家庭中,有许多好的影响,也有许多不良习气;孩子身边的玩伴有良好的榜样,也有坏的示范……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甄别好与坏,怎样进行选择,是不确定的。而学校则不同,在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不管学生的实际表现怎样,起码每一个人都知道哪些是真善美,哪些值得褒扬,哪些会被批评。仔细想来,古之私塾,现今校园,在整个社会中而言,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难怪校园向来被称为是“象牙塔”,凡是校园歌曲、校园小说总让人觉得清新,纯洁。校园时光大体上是一个人道德比较淳朴的岁月。
阚老师和王小琴老师都提到了融合教育的案例,他们都遇到了有别于同龄人的孩子,从他们的个性化教案和教学视频上,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她们的用心,也看到了对这一类孩子进行教学活动的困难。在生活上,我们可能是一个缺乏耐心的妈妈,是一位喋喋不休的妻子,但是面对学生时,这两位老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专业素养,足以赢得每一个人的尊重和赞叹。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并不是不遵守规则或是不勤奋刻苦的后果,而是一个现实问题。阚老师和王老师的言行示范,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孩子会走向什么结果,没有人能够确定,但是我们都知道,在这样的悉心教导之下,他们一定会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想,这就是学校教育的魅力之一,即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在校园生活当中得到可能是当下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对待。
王小琴老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阚老师的心灵小屋,这些都为普通教师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方法指导和研究方向,为每一个孩子融入到秩序井然的班级活动提供了思路。她们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正向的心理暗示,正是许许多多这样有能力有情怀的老师的引导,学校才成为真善美的摇篮和集中地。
学校本身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最终要融入社会的洪流当中,要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当孩子们走出校园的时候,他们是否有过硬的本领?他们是否有解决困难的方法?他们是否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是否能够在失败后重新拾起信心,安然度过每一次低谷?他们是否礼貌、文明、有教养?等等,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经常拷问自己的问题。
孩子们在学校教育中的人际交往,可能是他的人生中比较好的一段交往体验,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态度实际上也是利用教师身份特有的影响力,给学生们树立一个示范榜样,充分调动、激发孩子们天性中的真善美,引导同学友善待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从小心中有爱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有爱的成年人,那时他们的能力更强,责任更大,他们的爱也能滋养更多。
第二,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几位老师在讲座当中都提到运用了很多的心理干预和暗示,包括大量的专业量表。其实,任何的量表都是一个参考工具,工具的作用在于将心理的现状可视、可测、可描述,问题能够被描述出来,问题的解决才有可能。但是量表也不是万能的,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它只能是一个参考工具。不过,很多老师都会分享劳动教育的作用,劳动的过程和成果因人而异,但是劳动的体验和收获都是实实在在的。在劳动的过程当中,很多心理问题能够被解决,被治愈,而且解决的方式是“润物细无声”的,解决的的过程往往是劳动者本人的顿悟。
上次讲座当中许德斌老师分享的种西红柿种黄瓜,最后不仅收获满满,还种出了许多教育心得;阚国霞老师不放过校园里的每寸土,带着学生们种向日葵,每年向日葵花开的季节,她们班级的向日葵花圃成了校园里的网红打卡地,花开的喜悦、灿烂的花盘都给人带来积极地心理暗示。
我自己也喜欢种地,每当心情烦躁无法排遣时,我就会在土地上寻找安慰,每拔掉一丛野草,仿佛心中就多一份清静之地。拔草的时候,我发现很多长势旺盛的草,只要你寻根究底,顺着枝枝叶叶寻找,最后总能找到一条细细的根茎在作怪,只要拔起细细的根茎,那么不管这草长得多茂盛,它终将被消灭。从中我得到启示,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种种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实际上只是外显的杂草,只要我们顺着这些行为,探究背后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那么坏行为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人来源于自然,就不应该与自然割裂。历史上,总有许多名人志士官场失意、人生低谷之时,就到自然当中寻求慰藉。他们在山脚下开垦一片荒地,栽瓜种豆,在劳作中逐渐体悟人生的哲理,虽然最后收获的是“草盛豆苗稀”,但是他们的精神上却拥有“悠然见南山”的开阔境地。
孩子在劳动中能够收获什么?
首先,最直接的收获是各种精细动作、大运动的发展,拔草时耗费的力气、仔细剔除发育不良的种苗等等,是对孩子最好的身体锻炼,这其中还涉及到协调性的发展、注意力的训练……真是好处多多。其次,孩子在劳作中学会等待,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劳作者收获到的每一颗果实,都有他自我价值的投射,而这是单纯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人们常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批评好吃懒做的人,劳动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孩子在劳动过程中,看见了种子如何钻出泥土,知道青蛙、燕子、瓢虫各自有捉虫的本领,他们能够闻得到植物开花的香味,会明白茼蒿的花朵和雏菊一样好看,空心菜的花简直美得不像样……大自然会对劳作者进行美的熏陶,孩子在劳作中感受到生物学、文学的美好。苏霍姆林斯基经常把学生带到田野菜地,去观察各种实实在在的景象,从而激发孩子们写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句子。孩子参加了劳动,那么他就接受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劳动能够治愈人。劳动的过程,既是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心理成长过程的开始。幼小的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秩序,学会统筹地安排,孩子照料一粒种子直到有所收获,这一过程像极了老师照料学生,并对孩子的未来满怀期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智慧的中国人早就从大地万物中得到启示,将人与自然紧紧联结在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的中国人一直鼓励人去劳动,在劳动中实现自我认知的提升。这些落实到我们眼前的学生身上,那就是,来吧,孩子,我们一起去拔一拔草,再种下一颗种子,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