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教案(精选5篇)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2-12-19 06:31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词五首教案大概有5篇左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篇:诗词五首教案

  第一课时(《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春望》):

  教学目标:

  1、领悟诗词佳句,感悟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和所创设的美妙意境。

  2、积累诗词名句。

  教学环节参与活动:

  一、知识链接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原本无题目,一般拿每首诗的第一句作题目。题材内容分为两类:抒写失志和伤时之感;写相思离别之情。《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五言诗成熟,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渡荆门送别》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春望》作者杜甫(712—770)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忧民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自主学习: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迢迢()札札()皎皎()纤纤()擢()机杼()

  脉脉()荆门()抵万金()搔()簪()

  三、活动一:

  要求:2分钟自主朗读《迢迢牵牛星》,4分钟小组内交流探究,准备好的小组举手示意,小组成员展示思考结果。

  1、《迢迢牵牛星》写了的相思之苦,抒发了的哀怨,表达了的强烈愿望。]8zuowen.com[

  2、《迢迢牵牛星》一诗中十句有六句用了叠词,它们分别表现什么(或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活动二:

  要求:2分钟自主朗读《渡荆门送别》,4分钟组内交流,准备好的小组举手示意,小组成员展示交流结果。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2、《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3、诗人已为荆门山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五、活动三:

  要求:2分钟朗读《春望》,4分钟组内交流,准备好的小组举手示意,小组成员展示交流结果。

  1、三月的长安城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诗人见了为何却堕泪惊心呢?

  2、阅读《春望》,结合诗歌后四句,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当时诗人的形象。(提示:可从神态、动作、语言、心情等方面展开想象)

  六、活动四(小组抢答):

  1.《迢迢牵牛星》形象地表现了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写长江出山峡,渡荆门,天开地阔,逼真如画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渡荆门送别》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采用反衬手法以乐衬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西江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魅力。

  2、积累诗词名句。

  教学环节参与活动:

  一、知识链接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2、《西江月》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本词是词人在江西上饶一带闲居时所作。

  二、自主学习: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狐裘()琵琶()锦衾()羌笛()瀚海()

  辕门()岑参()阑干()风掣()

  三、活动一

  要求:3分钟自主朗读思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分钟小组内交流探究,准备好的小组举手示意,小组成员展示思考结果。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歌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雪景图?

  2、品一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的妙处。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活动二

  要求:3分钟自主安静思考《西江月》,4分钟组内交流,准备好的小组举手示意,小组成员展示交流结果。

  1、《西江月》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分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妙在何处?

  3、说一说你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名句的理解。

  4、《西江月》的下片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五、活动三(小组抢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描绘出一幅优美月夜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现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喜悦,陶醉于丰收在望的欢乐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诗词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五首诗,理解诗歌中的名句。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媒体:白板、ppt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饮酒》

  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

  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三、学生朗读检查预习(分组找学生展示生字词)

  四、结构解析:《饮酒》(1、2句):写作者对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喜爱。

  2、(3、4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现作者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3、(5—8句):写田园的美好景色。4、(9、10句):全诗的总结。领悟人生真谛,却无法用语言表达。

  五、名句解析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剖析:“采菊东篱下”是写实,诗人在东篱下俯身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偶一抬头,南山秀色映入眼帘,此种情韵妙不可言;其中菊花是傲霜挺立的象征,同时也是诗人安贫乐道的风骨的写照。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之情性,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契,陶然自乐。

  六、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以“饮酒”为题,借酒抒情言志,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出陶醉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是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情趣的流露。

  《行路难》(其一)

  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曾官翰林供奉,人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之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今人陈寅恪先生以其先为西域胡人)。出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坦国托克马克附近),诗风尚天真自然,豪放飘逸,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创作上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后人以他与杜甫并举,视之为唐诗的最高峰。誉为“诗仙”。有《李太白集》三十卷传世,存诗约一千首。

  四、学生朗读检查预习(分组找学生展示生字词)

  四、结构解析:《行路难》其一1、(1—4句):朋友设宴为自己饯行,美酒佳肴无心品味。2、(5、6句):写人生道路多险阻,无法实现理想。3、(7、8句):借典故表达被起用的愿望。4、(9、10句):回到现实又感到道路多阻。5、(11、12句):唱响锐意进取的最强音。

  五、名句解析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剖析:尽管前路障碍重重,我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人壮思飞扬,豪情逸兴,充满对前途和理想实现的乐观信念,使这首悲歌顿时充溢着豪迈进取的激情,喷发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气象。现在经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第二课时

  一、导入:背诵前两首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著有《杜少陵集》

  三、学生朗读检查预习(分组找学生展示生字词)

  四、结构解析:第一节:写秋风破屋。

  第二节:对“群童抱茅”的感叹。第三节:长夜沾湿的痛苦。

  第四节:写诗人的愿望,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五、名句解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剖析:这句话强烈地呼喊出了诗人的愿望,使作品有深广的意义。这里运用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当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和希望。

  《己亥杂诗》

  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一名巩祚,易简,字(王瑟)人,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自珍全集》。

  三、学生朗读检查预习(分组找学生展示生字词)

  四、结构解析:1、(1、2句):写浩荡离愁,写作者对京城的眷恋和离别情绪。2、(3、4句):表明心迹,要为国出力。

  五、名句解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剖析: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地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纵观龚自珍的生平和为人,他这样的话绝不是一时的即兴之谈,而是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第三篇:诗词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这五首诗词的意境

  3.品味字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

  2.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

  一、赏析《使至塞上》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又称“诗佛”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早年的边塞诗写得粗犷豪放,和他晚年清新飘逸的山水诗迥然不同。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一色、荒凉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只有黄河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长”字便自然涌上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与“直”都用得逼真传神,无怪乎《红楼楚》里说“合上羽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观。要说再找两个字来换这两个字,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

  二、赏析《泊秦淮》

  建康(南京)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的游乐场所。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如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

  三、赏析《无题》

  简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第二课时

  一、《浣溪沙》

  晏殊,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二、欣赏《水调歌头》

  1.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学生读书下注释。

  (2)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全班齐读

  3、疏通全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能力训练

  (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

  (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总结

  (1)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背诵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第四篇:诗词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

  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4)绮户(qi3)婵娟(chan2)

  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提问:

  ①什么语气?

  要点提示:反诘埋怨。

  ②怀念谁?

  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③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

  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课后作业,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第五篇: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所学五首古诗词,或志在田园,或志在家国,或志在战场,或志在怀古,或志在人生追求,都从某一个侧面表现了“人生志趣”的主题。五首诗词的风格,也各有特色。如《饮酒》(其五)的风格朴实怡淡,《春望》风格沉郁厚重,《雁门太守行》风格冷峻夸张,《赤壁》风格犀利新异,《渔家傲》风格奇伟浪漫。

  学习这五首诗词,要结合自己所熟悉的诗词作品,去体会,去理解。对于不太熟悉的作品,要多查资料,对于词诗的感情,要多朗读体会,对于诗词的韵律,要多加思考进行比较。对于五首诗词中的名向,要引导学生赏析。在积累名句和熟读的基础上,背通五首诗词,增加古诗词文化的积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朗读诗词,但不能读出其韵调、韵律和韵味,因此需要老师指导朗读。且八年级的学生还不会赏析诗词,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且能读出其韵调、韵律和韵味。教学重点

  2、老师引导学生赏析《雁门太守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读懂诗词,赏析诗词的方法。教学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能够知道怎样去朗读诗词、读懂诗词、赏析诗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朗读诗词、赏析诗词,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四、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法、范读法、多辅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批注法、合作法

  五、课时课型

  课时: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教读课、阅读课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往往是不同的时代,形成了不同的文学高峰。如战国的楚辞,西汉时出现汉赋,唐朝盛行的唐诗,还有……学生补充。是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特色,那么今天我们就从中选择两种:诗和词,来品味一番这些巅峰之作,感受诗人和词人精妙的语言和精美的旨意。

  (二)讲授新课

  1、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指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

  2、初读课文

  ①提问:同学们平时是怎样读诗和词的呢?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明确:读标题可以知道诗歌、词的题材或内容,读作者可以知道诗人或词人的写作风格或诗词的写作背景,读诗句可以知道诗词的内容,作者的情感,知道诗词中有哪些人、事、物、景,读注释可以了解题目意思和帮助我们了解诗词中所写的内容。

  ②那么请同学们快速地自由朗读五首诗词,并默读注释,思考这五首诗词的题材是什么。先自学再小组交流讨论。

  《饮酒》田园诗、《春望》思乡诗、《雁门太守行》边塞诗、《赤壁》咏史怀古诗、《渔家傲》词,抒发人生追求。

  3、朗读诗歌,以《雁门太守行》为例

  ①学生朗读,尝试划分节奏(自学后,小组交流),用加点符号,标出重读字词;

  ②请几位学生朗读,朗读后再请同学评价;

  ③音频范读,让学生体会节奏,韵调,学生跟读;

  ④用PPT呈现节奏和重读字词;

  ⑤学生再读,分句朗读,男女赛读,分组朗读(比赛),最后请学生评价;

  ⑥总结朗读技巧,全班再读。

  4、精读诗歌(赏析《雁门太守行》)

  ①学生自读《雁门太守行》找出其中的意象,并思考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再读诗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这首诗的大体内容是什么?描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③学生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5、赏读诗歌,全班一起背诵诗歌

  (三)请学生发言,说说本节课收获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背通24课。

  2、用赏析《雁门太守行》的方法去赏析其它几首诗词,下节课自讲。

  3、请从《雁门太守行》中,任选两句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给你所体会到的意境。

  七、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24、诗词五首

  八教学反思

  1、我知道了备课时要明确自己教学的重点,要重难点突出,设计的教学内容不宜太多,要做到精。

  2、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明确自己究竟是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思考让学生做这个任务究竟是为了什么。

  3、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彼此促进。

  4、课件制作要符合教学,字不能过小,还要做到精美。

  5、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要考虑学情,要思考学生能否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

  6、板书应在和学生互动时或者老师总结时板书,不能为板书而板书。

Copyright © 2016 www.8zuo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作文吧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2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