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作文吧小编整理的女娲造人教案大约有8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女娲造人教案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复述故事主要情节,并与古籍中的相关情节记载对照,看看作者做了那些联想与想象。
2、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3、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人类起源的传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说法的运用。
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教学策略及方法: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读课题——女娲wā造人
说体裁——神话故事
识神话——什么是神话?
说神话——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或传说?
(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二、读题审题提出问题
女娲是谁?重点词?怎样造人?为什么造人?结果如何?
(起因)(经过)(结果)
三、阅读资料了解背景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袁珂
《风俗通》也叫《风俗通义》东汉泰山太守应劭(shào)著。汉代民俗著作。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汉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
四、比较阅读感知课文
1、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下面是两则短文,自己说说译文
一
俗说天地开辟以后,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
二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通常说开天辟地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2、读短文,对应找到“起因”“经过”“结果”[本内容由 作文吧 wwW.8zUoWen.Com 整理]
3、读课文,对应找到“起因”“经过”“结果”段落
五、重点阅读探究课文
1、速读“造人”(5-----16自然段)。说说造人的过程
抟揉黄土造人——“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起来了”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
挥洒藤条造人——“出现了许多小叫着跳着的人儿”充满了爱意,以及天伦之乐
2、默读“造人结果”(17----18自然段)
思考——女娲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到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悦)
3、默读“起因”(1----4自然段)
思考:说说为什么造人?
“女娲感到孤寂”
“让大地生气勃勃起来”
“单没有自己一样的生物”
(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带有原始的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
六、再读神话归纳主题
1、回顾课文与短文、分析写作手法
短文。(想象神奇)
课文。(想象生动、新奇)、概括神话主题思想都有想象,想表达古代先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求索精神
归纳,小结
什么是神话
神话——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解释世界的尝试
七、再读神话归纳人物
用“女娲是——,她——。”的格式回答,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女娲是——,她——。”
“女娲是——,她——。”
“女娲是——,她——。”
八、课后拓展想象作文
1、读《女娲补天》译文释意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2、展开想象,改写神话
第二篇:女娲造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娲、藤”两个字。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摘录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导语: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蜗。今夫,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那么,看了“女蜗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⑵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
⑶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
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⑶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
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⑴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灵机一动:指心思灵巧,稍动脑筋。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⑶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棒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②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两,放到地面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蜗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⑷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写开辟天地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写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用黄泥和水揉捏了“人”,从此,女娲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女娲用藤条挥洒泥浆的方法创造出许多的小人儿,使大地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第四部分(第16、17自然段):写女娲把小人儿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⑸指名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地开辟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间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女娲同样感到孤独寂寞,她用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一触地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欣喜,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人个生物取名叫人。接着又造出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三、畅谈感受,体会写法
1.集体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引导品析文中重要细节。
⑴对女娲的认识——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①女娲的智慧。
a.“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问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b.“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c.“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样聪明美丽。”
d.“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②女娲的仁爱。
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她已经疲倦不堪了。”
⑵对写法的体会——想象丰富、刻画细致。
①全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以现实为基础,又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热情,以及对人——这一聪明美丽的生物的自我赞叹。
②文中通过对女蜗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
③生动有趣的情节、通俗自然的语言、神奇丰富的想象,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2.结合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段落或语句。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女娲心怀仁爱,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有了人类这种聪明而美丽的生物,大地变得生气蓬勃起来。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真是人类的好母亲啊!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或阅读的有关女蜗的其他故事,进一步认识女娲,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女蜗曾教给人们婚姻。
如:女娲为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
如:女娟冒险补天为人类消除灾难。
……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加以积累。
2.向家人讲述《女蜗造人》的神话故事。
第三篇:女娲造人教案
一、师生对话导入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在这片天地理由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看神话吗?
那我们现在去浏览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个图片。
你们能说出这些神话故事的名称吗?
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能列举其他你们所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
今天我们先重点观赏《女娲造人》。
二、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对于《风俗通》的记载,一起读读看大致意思是什么?
感悟能力不错!现在让我们在一起朗读译文。(教师点击译文)
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2、学生快速阅读,尽快给作者回应:
生1:更喜欢课文,因为它生动。
生2:更喜欢课文,因为它比《风俗通里的资料更具体》。
生3:《风俗通》李的简洁明了。
生4:《风俗通》虽然简洁明了,但是缺乏生动的情节。
生5:课文还有生动的环境描写。
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喜欢袁珂的神话作品,一in为他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袁珂听了一定会高兴。
如果喜欢,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作者袁珂
就让我们把生动的故事先复述给在座的老师们听听,好不好?
三、1、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做好复述的准备
2、请一位学生复述课文
3、学生评议
4、自我对照,课外改进后说给你们的朋友和父母听听。
四、师生共同进一步探究课文的魅力
1、这篇课文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它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出文学的魅力,里面不仅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还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在围绕:“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进一步探究课文,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并运用些学习技能。
(1)先用括号标出描写女娲的重要句子,然后分析女娲石怎样一个形象
(2)先用波浪线画出体现喜悦的重要词句,然后说说你对着以喜悦感的体会。
4、生1我来读一读体现喜悦感的语句
生2我看出女娲其实是个活泼调皮的女孩。如第4节。如第4节。如1、2节
生3我觉得女娲不仅是一个女孩,一个勤劳智慧的母亲。她充满智慧。从1、3节。第1、5节。
生4女娲的聪明还可从最后一节他想出了男女婚配的办法看出。
生5女娲还是一个慈祥的母亲。第9节。
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任务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集合体。她有想象中的身材具备的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朴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的情节想象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这种大胆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象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你能抓住这个亮点,借想象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吗?
请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或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与袁珂的比一比。
(四人小组讨论,一人主持,选出想象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业
1、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往往可以得到新的感悟。课外我们不妨再搜集一些,以《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设计者:董旭
友谊县友谊中学
第四篇:女娲造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娲、藤”两个字。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导语:课前听刘德华的《中国人》,引出人的由来(神创论)。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⑵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
⑶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5.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2).理解词语意思: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灵机一动:指心思灵巧,稍动脑筋。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⑶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棒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②.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两,放到地面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蜗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4).在《风俗通》里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基础上,本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5).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地开辟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间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女娲同样感到孤独寂寞,她用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一触地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欣喜,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人个生物取名叫人。接着又造出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三、畅谈感受,体会写法
集体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引导品析文中重要细节
①.女娲的智慧。
②.女娲的仁爱。
四、请你也发挥想象,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
五、课堂小结:
女娲心怀仁爱,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有了人类这种聪明而美丽的生物,大地变得生气蓬勃起来。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真是人类的好母亲啊!
第五篇:女娲造人教案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以复述主要情节来厘清作者的思路。
2.品析清新、质朴的语言,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比较阅读,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大胆而新奇的想象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学习难点
神话的积极意义
学习流程
一、神话导入,期待神奇。
小学: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哪吒闹海、精卫填海等。
“神话是神奇的,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还有心中神奇的感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袁珂的一篇神奇的神话,他的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本文节选于此。
二、一读神话,复述神奇的情节。
(一)预习字词检查
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澄澈chè生气蓬勃péngbó幽光yōu莽莽榛榛zhēn绵延mián神通广大shén
灵敏mǐn枯藤téng
(二)神话导读方法
1.快速默读课文,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默读:用眼看,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一目十行。
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神奇?请按内容先后顺序,梳理故事情节,画出相关句子。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多人——婚姻育人.
3.请从女娲的角度复述故事简要复述主要故事情节。要求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内容较完整。
三、二读神话,感受女娲心情之神奇。
(一)全文有两处描写前后照应,写出女娲造人前后的心情,请你找出来并品读。
①“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②“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1、非常孤独—荒凉寂寞而孤独
2.不孤独、寂寞—因创造人类而喜悦
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为什么呢?
(1)朗读第四段(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作者怎样描写女娲造人呢?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第5段,
(2)抓住动词,更够更加体会文采的精彩,女娲第一次造人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捕捉造人的动词,并标注出来。掘、掺和、揉团
从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女娲很勤劳、认真)
的确,女娲很勤劳认真,她先做了一个人,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做人的方法。----(板书:揉泥成团)
把黄泥揉成团,并且一直一直揉团着,由此可见女娲为愿景实现而勤劳认真。
(3)朗读6-12段,画出女娲对“人”称呼的变化的词语和以及在这样变化过程中女娲心情的词语。
词语:“小东西—小家伙---聪明美丽的生物—心爱的孩子—可爱的小人儿
心情:满心欢喜眉开眼笑高兴和安慰由此可见女娲因愿景实现而满心欢喜。
下面找同学朗读文章6-12段,读出那种作为母亲的满心的欢喜。(教师穿插朗读)
(4)这些可爱的人使她的精神受到了慰藉,从此再也感觉不到孤独寂寞了。但是女娲停止工作了吗?你从文中那个段落可以看出来?(13段)
比较揣摩:
原文: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删文:她工作着,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把头枕在山崖上,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5)至此,勤劳智慧的母亲形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下面第15、16段还有哪些词语体现女娲造人的勤劳智慧?“拉、伸、搅、洒、挥”能不能再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种造人的方法。(挥滕洒泥)
(6)人总有生死离别,怎么样才能让创造的人类能够繁衍生息呢?--男女配合,创造后代。
女娲就是我们人类的母亲,让我们满怀虔诚之心,再次朗读最后一段。
四、品析形象,感悟神奇。
作者既大胆想象,又合情合理。让我们小组合作,再次走进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从_____________词句中,我读到了一个___________的女娲。”
五、合作探究,领悟神话之神奇。
高尔基曾说:“一般来说,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应。”这意味着神话的创造是基于现实生活,而不是来自人脑的想象。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惜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之所能力以上,则自然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其实,神话是原始先民与世界之间相互对话的结果。
2.神话的特点:
(1)神话的定义: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2)神话富神话特点
①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②充满大胆而新奇的想象,非常有趣。③人物形象,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六、再现神奇,盛赞女娲。
插上想象的翅膀,发挥你神奇的想象力,盛赞神奇故事。
正是有了龙宫探宝的美好愿望,才有今天潜水艇在海底的游弋;
正是有了________,才有________。
七:教师寄语:
上联:女娲创世生万物,
下联:华夏社稷传春秋。
横批:人神同曲
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第六篇:女娲造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速读法跳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辨析说出是哪则神话,导入课文《女娲造人》。
一.自主学习
1.有关神话: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2.神话特点: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2、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3、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4、字词积累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澄澈(chénɡchè):清澈透明。幽光(yōu)灵敏:反应快。绵延:延续不断。莽莽榛榛(mǎnɡ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二、整体感知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女娲在神祠里祷告,乞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课文是根据这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学生速读课文,讨论后作答。2、订正: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3、问题思考: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想象大胆、新奇、合理
三、合作探究1、生动感人的神话,离不开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你能概括出女娲的形象吗?可用下列句式概括:女娲既是一个_________的神,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女娲是一个既具有“神”性又具有“人”性的形象,她作为“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表现在: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她作为“人”的心理、情感、活动表现在: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想像大胆奇特、真实合理
2、文中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有关语句: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统一。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四.拓展延伸1、出示名言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雨果)
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黑格尔)
2、女娲造人新编请同学们展开新奇大胆合理的想象,就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大胆新奇的想象,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位神通广大、勤劳、智慧、伟大的女娲形象且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六、布置作业仿照课文的写法,请同学们展开大胆、合理、新奇的想象,选择一则我国古代神话改写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想象奇特
大胆合理
课后反思
第七篇:女娲造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神话知识导入
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
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2.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及女娲的形象。
(三)内容探究
1.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就已经出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平庸的人只是女娲用绳子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2.袁珂写的《女娲造人》比《风俗通》对女娲造人的描述丰富许多,作者补充了哪些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3.你最喜欢作者补充的哪一部分?说说为什么。
举例:(1)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
(2)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
学生圈点勾画细节描写,具体分析女娲形象。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喜欢内容加以评说,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娲形象以及人类被造出来之后的欢乐喜悦之情。
(四)想象写作
1.神话是古人创造的。本文的作者袁珂补充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方法,并作了丰富精彩的描写,这都源于他的想象力。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任选其一,摆脱袁珂想象的情节,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娲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
2.交流习作,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从阅读体会到文段改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问题探究
1.《风俗通》中说:“故富贵者,黄土人;凡庸贫贱者,引縆人也。”你如何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
了解《风俗通》──理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读古书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神话是古人因当时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等的产物,如今人类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更科学的探索和结论,为什么这些神话依然流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
教师引导学生:
(1)神话中构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实世界的反映,蕴藏着历史的真相,表现着精神的追求,让人们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例如神话中有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2)神话本身容易引起人的兴趣,蕴含着瑰丽的想象、丰富的文化等,给人艺术的审美享受与深刻的启迪。
(3)神话是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鲜明,读来亲切感人。例如盘古的英雄形象,女娲的母亲形象,精卫填海的斗士形象等。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神话的美好,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能形成自己的个性观点。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进行人性化的扩写。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姮娥奔月》)
2.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袁珂《盘古开天辟地》,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写作能力。2.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想象力。
第八篇:女娲造人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全文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并通过与《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比较理解神话中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然后让学生品味文中想像语段,从中感悟出人类诞生的一种喜悦感,最终体会到神话的能力。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可以让其在课后收集一些人类诞生说的不同说法,让学生明白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像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你知道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人类诞生说法)
教学方法:课堂上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外星人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一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请学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整理归纳,1、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提示]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2、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提示]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像而得的。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像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
3、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如: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然后针对“喜”字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感受人类诞生意义: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机;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孤独;有了人类,世间才有温情……。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话。这两篇神话,你更喜欢哪一篇,并说说理由?(结合综合性练习中的参考资料:《伊甸园里》)
[提示]要求学生可以从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都可以。
五、课堂总结。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话,其实,这些神话表现了远古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这也是我们人类文化的宝藏。而如今,当我们面对广大世界,依旧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这就需要同学们去探求,也许你们将来会从中体会到喜悦。
六、布置作业。
1、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好有关人类诞生说法的资料;
2、出示简短《精卫填海》故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扩写这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