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精选10篇)

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精选10篇)

时间:2022-12-20 00:31

  下面是作文吧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大约有10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英雄者,国之干。没有英烈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敬仰英雄,中华民族也历来英雄辈出、群英云集。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烈士总数约有2000万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全民族抗战的同仇敌忾、渡江战役的横扫千军、抗美援朝的英勇无畏、抗洪抢险的勇往直前、抗疫斗争的逆行出征……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处处都有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处处都有着凯歌以行的英风浩气。

  重温革命志士的精神遗产,缅怀英雄烈士的历史功勋,为的是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英烈永垂不朽的精神里,我们读懂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以身许国,读懂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舍生取义,读懂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勇于担当。从英烈彪炳史册的功勋里,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民族大义藏于胸,人民利益举过顶。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都是一次砺初心、担使命、永奋斗的庄严洗礼。英烈可歌可泣的故事启示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只有万众一心、矢志如一的奋斗,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特别是在今年,当疫情汹汹袭来,危急时刻英雄们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真心为中国的人,不要说一句推诿的话,今天,此时便即刻把自己的担子挑了起来。”革命烈士恽代英的肺腑之言发人深省。可以告慰先烈的是,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争做真心英雄,勇当逐梦先锋,这是奋进新时代的号角。英雄前辈昂首开辟了历史,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勇毅而沉稳的步伐迈向美好未来!(8zuowen.com)

  第二篇: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看完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始终在我耳畔回响,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英雄儿女》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讲述了抗美援朝战斗中志愿军战士王成所在连队为了拖住敌人主力,坚守高地,一次次打败敌人的进攻,伤亡惨重。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成,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孤身深处绝路的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向敌人吼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后,用最后一个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在王成英勇牺牲后,他的妹妹王芳在哥哥精神的激励下,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坚持战斗,最终和亲生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团圆,一家人继续投入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王成舍身赴死的豪迈气概从何而来?因为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朝鲜人民深情的革命友谊。“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个“王成”式的英雄:用胸口堵住敌机枪口,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的黄继光;在潜伏地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任火烧满全身,放弃自救的邱少云;身穿单衣,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浸泡十几个小时,顽强坚守阵地的冰雕连战士们……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英雄不仅仅出现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在新时代祖国复兴之路的征程上,我们同样看到了烈火淬炼的“英雄本色”,谱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英雄赞歌:怀着“禾下乘凉梦”,让十四亿中国人捧住饭碗的“科学英雄”袁隆平;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高高飘扬在浩瀚太空中的“航天英雄”翟志刚;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拖着病体忘我工作的“教育英雄”张桂梅;首次跑进奥运会男子百米短跑决赛,获得史上最好成绩的“体育英雄”苏炳添;抗击新冠疫情会战中数以万计的“抗疫英雄”们,他们不眠不休地连轴工作,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争分夺秒地保卫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身在“小家”,心中有“大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做自己时代的英雄,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三篇: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当我递上入党申请书的时候,我的入党培养人曾郑重地问我:“你为什么要入党?”

  我为什么要入党?我也常常反问我自己。也许,是因为一份执着的信念。党员这个名字,一直在我心中回响。

  打我记事起,母亲总喜欢给我讲她娘家的故事。记忆中的她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眉飞色舞。讲得激动了,兴奋得涨红了脸,脸上闪着荣光。

  母亲的大伯扛过枪,打过仗。不到20岁就跟随大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好几次差点牺牲在异国他乡。

  母亲的姑姑曾作为基层女民兵模范代表进京,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还荣获了毛主席亲授的“荣誉枪”。

  母亲的父亲20岁就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近40年。这位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一生的追随”的老党员虽然文化水平不算高,但他服务群众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村民在屋前的塘埂上大喊一声:“黄书记,有事找!”哪怕正在吃着饭,也会立刻放下饭碗出门了。

  乡亲们对外公流露出的那种认可,着实让我很羡慕:“外公,外公,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入党!”在我朦胧的意识里,共产党人都像祖辈们一样亲,像外公一样受人尊敬!

  参加工作后,我一边努力从思想上政治上向党组织靠拢,一边迫不及待地上交了入党申请书。2006年7月,我被批准加入了党组织,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为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持工作上的先进性就够了。

  表哥的一次回家探亲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懂得了共产党员不仅要保持工作上的先进性,更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放牛娃走出大山的表哥2000年军校毕业被选拔至驻港部队工作,他始终冲锋在前,严于律己,充分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努力提升军事素养,凭着个人过硬的政治作风和优秀的指挥技能,成为了一个有担当、勇作为的合格军人。“不要认为党员就是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绝大多数党员都工作在普通岗位,我们就应该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党员价值,尽职尽责做出表率,作出一流业绩。”表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也想成为表哥这样优秀的人。

  2020年庚子鼠年不期而遇的疫情,不仅仅让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更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党组织折射出的先进性光辉,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平年代没有硝烟,但没有硝烟的一线,也同样是每位党员淬炼的战场。“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这些真真切切的话语,就回响在我的耳旁。

  2月8日下午三点,我刚下班回到家,就接到了科室曾主任打来的电话,“疫情防控指挥部抽调你去支援县疾控中心采样小组下乡镇采集标本。”我来不及多想,立即领命,火速汇合疾控中心的同志赶往乡镇。村子里冷冷清清,家家户户门窗紧闭,空气异常紧张。我知道这个村有人确诊了,我们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标本采集工作。说不紧张是假的,但穿上了防护服,就只有”一往无前”。沿着规划好的路线,一家一户电话联系,敲门、核对信息、采集标本。对不理解的群众,我们慢慢解释,强调疫情严重和采集标本的重要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集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着。虽是冬天,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的内衫也早已湿润。

  与疫情赛跑,与病毒抗争。疫情在哪里,党员就出现在哪里,这不仅激励了我们所有医务人员冲锋在前,同时也让患者感受到了党对他们的关爱和关怀。我也深受鼓舞。我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更应该脚踏实地,以年轻人饱满的激情冲锋陷阵,才能无愧于我医务工作者的身份,更无愧于我党员的身份。

  “我去!”当科室甄选第一批进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时,我脱口而出。进入PCR实验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几乎是与病毒“零距离”接触,对这种烈性传染病而言,检验者面临的危险性极大。但这个工作是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不可或缺的“利剑”,容不得丝毫差错。病毒一旦泄露感染,后果不堪设想。每一份样本的操作程序,都在我心里牢牢印烙,一点不会错,一点也不容错。小小的实验室成了我的战场,严密的防护服是我的铠甲,我就是抗疫战线上的“侦察兵”。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舅外公对我说过,他们在战场冲锋陷阵的时候,根本来不及思考国家大义,但心里唯一知道的,这做的是正确的事。而今天的我,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抗疫阻击战的战场上,在相对平凡的岗位上,彰显着非凡的意义。我的头上没有耀眼的光环,却在质朴的行医之路上留下了最坚实的足迹,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烈火鉴于真金,危难见真情。这个时候是需要我们党员冲锋在前的时候,能够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共同渡过难关。把初心写在行动上、将使命落到岗位上,我和同事们一起交上了一份“硬核”答卷。

  现在,我的孩子马上上中学了,也许不久,她就会成为一名共青团员。让我欣慰的是,她品学兼优,积极进取。我要把母亲给我讲的故事告诉她,我要把表哥的故事告诉她,我要把我身边那么多优秀的党员叔叔阿姨的故事告诉她!一代又一代人,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我想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送给她:“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愿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行歌万里,愿我们每一个人精神如炬,信念如磐!

  第四篇: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小时候,我心中的英雄是除妖降魔的孙悟空、欲罢不能的哪吒、练就高超魔法又机智勇敢的哈利波特……那都是书籍中作者美好的构想。但在长大后,我认为其实英雄二字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是在现实中一个个平凡朴素的人,他们造就了宏大的事业,为当下的和平与幸福奠基了功不可没的基础……

  思绪犹如吹散的花蕾飘扬而去。时间的车轮回到了上个世纪初“新旧民主革命交替”、“新旧文化猛烈撞击”水深火热的时代,有一群革命先烈为中国的崛起效力与贡献,传播马列主义,创建党组织,其领导人就是一名叫李大钊的革命者。李大钊同志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发扬民主科学精神,抨击封建顽固势力,他决意改造旧中国的激情有力激发了当代青年的蓬勃气焰与进取精神。1927年春天,李大钊心系工作、鼓舞同志士气,在明知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仍不愿离开北平,不久后不幸被军阀抓捕。在狱中,他饱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绝不屈服,于同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时年仅38岁。

  阅读并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后,我心中充满了对李大钊的敬仰之情。为了让世间不再沉浸在战乱中,为了开辟出崭新的革命主义道路,为了不让下一代依旧生活在可怕的硝烟里,李大钊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的生死看得如此淡薄。毒刑拷打在他们看来是太小的考验,那丝毫动摇不了他作为共产党员钢铁般的意志!就在被执行绞刑的前一天,在提审的法庭上,亲人们都悲痛欲绝,唯有李大钊依旧安定沉着、振奋坚强,因为那坚贞不屈的信念充斥了他的心灵,他已经不再惧怕任何;众目睽睽之下,李大钊一声不吭,仅仅用一个慈祥的神情传达了对家人的爱,并且对他们认真地说:请不要担心我的安危,我们的革命终将走向成功!你们要把我的事业赓续下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每位革命者心中,都燃烧着一束信仰之火,永不熄灭。你问我,信仰之火到底是什么?对,信仰之火,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家国情怀,就是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就是对于革命事业必胜的决心!正是无数像李大钊一样的人筑起祖国的脊梁,才让文明得到了推移与进步,才让今后的人民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生活!他们是飞沙走石前的重重围墙,是电闪雷鸣中的绚丽彩虹,是无限黑暗里一束耀眼的光芒,万里光辉,因他们而闪耀!向他们致敬,他们永远是我值得学习的榜样!

  重温经久不衰的历史,感受高尚廉洁的节操,汲取自强不息的力量。昨日为崛起,而今天为富强,我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必要刻苦学习、不懈求索,争做祖国明天的栋梁!

  第五篇: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斯人已去,正气犹存,殷殷在怀,不敢或忘。——题记

  雨纷纷,草木深。春雨淅淅沥沥,丰润的小草在雨中摇摆,连带着人也不免多愁善感起来。在缠绵悱恻的细雨中,缅怀诸位先生。

  不曾忘记共和国的燎原之火是怎样燃起来的,而源头又是怎样渺小却孤勇的星星之光。

  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慢慢铺展那段历史,那段峥嵘岁月,犹记仲甫先生和守常先生放弃锦帽貂裘的富贵生活,毅然投身于革命洪流中。《新青年》像一根火柴在摩擦中燃烧,黑暗的夜空出现了光明,像一声嘹亮的号角,响彻神州,声震云霄。新青年的呐喊,就是躁动于母腹之中新生婴儿自由的歌唱。红楼的曙光,就是点燃天空中万朵红霞的那根火柴。这声呐喊招来了多少卫道士横眉冷对的目光。这道曙光又引导着多少斗士,勇敢地走向了前方。

  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北京,雪花般的困难与构陷落在先生们的身上,寒冷刺骨。他们忍辱负重,依靠着心中燃烧的革命烈火将其消融。在我看来,保守派和革新派就像是历史长河中异道殊途且永不相交的两条轨道,随着时间消逝,驶向不同的方向:一个顺流而下,一个逆流而上;一个固步自封,一个昂首前进。他们都选择了自己的“心之所向”,而最后的成功必然属于“民之所向”。我们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依先生之见,道不同,亦可为谋。因为他们虽道不同,但皆是为了吾国之未来,只是寻求良法的方向不同。正是他们之间不同的思想主张,使得中国在危难中多了一线生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的满腔热血已经沸腾,为真理而斗争。少年的肩有清风明月和国家担当,挑起时代的重担。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青年为寻觅救国良法竭尽心力,郭心刚为寸土不失一夜白头,一些爱国青年相继愤然跳海,叫人痛心!即使人人都觉得那时的中国已经无可救药,但青年依旧为救国而努力。当陈延年被反动派杀害于上海时,即使身负重伤,被打倒在地,也用尽全身力气站了起来,他说:“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们并肩同行,走出黑暗,伤痕累累;他们最早觉醒,却最先牺牲……

  星星映在了他们眼里,光却洒在了我们身上。

  先生们的付出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所遗存的浩然正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青年,熠熠生辉。

  淅淅沥沥的雨在述说着哀思,草木抒情,而我,静听雨落,缅怀先烈……

  第六篇: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伍万里身后空空荡荡的,风中回响着越来越弱的声音,最终只剩了些许呜咽……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滴在衣襟上,无声却不住地往下延伸。

  《水门桥》讲述了抗美援朝部队在长津湖战役之后的又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七连奉命炸毁敌人后撤必经的水门桥,在缺少御寒衣物、缺少食物弹药的恶劣情况下,他们仍然在冰冻的雪山坳里,纹丝不动等待命令。当冲锋号响起,一次又一次伤亡惨重的进攻,一次又一次被美军强大火力压制;整顿之后,擦去血泪继续作战方案……

  不是饿到极致,他们都不愿去啃仅剩的硬的像石头的口粮;渴了抓一把身边的雪,嚼几口却忽略嘴角流出的血水;只要一息尚存,他们绝不下火线,不愿享有伤员应有的休养权利;几次冲锋炸毁的水门桥,美军毫不费力就修复了;面对数十倍火力于自身的对手,不惧于色,再次猛攻,从敌军手里抢夺武器阻断敌人的后撤之路。

  再看一看今天的我们,吃的咸鲜可口,喝的无糖无卡,冷了取暖、热了空调,却在碰到困难时,常常退却。

  凝视洁白雪地里斑驳的血迹,我想我们应该要做些改变吧!面对困难,轻言放弃是太容易做到的事了,而从容不迫地面对她,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她,才是我们风华正茂之少年应有的底气。

  “希望下一代不要活在战争里!”当梅生拿着女儿的照片,露出一丝期待的笑容,我知道,当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成为战场上一座座丰碑,惟愿换取的便是长久的和平年代。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曾经说过:“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善良的中国人民选择放下仇恨,但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打开国门,愿意海纳百川,友好共生,但不断在接受资本的捶打的同时武装自己。和平年代里,只有不断壮大的国力,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争的残酷,远远超过电影中所呈现的。美好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惜之珍之!

  向他们致敬!

  第七篇: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到朋友家玩,聊天时说起前些日子她在收拾旧物品的时候,翻到几本儿时的课本和教材,我童心大起,让她拿过来,饶有兴致地翻开课本看起来。不经意看到课本里一些关于爱国主义题材的课文,怀旧情怀上头,思绪跟着回到孩童时代的记忆。

  “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跟前。”这是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故事,虽然那时我还不太懂得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意义,但是她为了保守党的秘密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不多一句废话,这个姐姐面对敌人威逼时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一直深受震撼。这些描述的文字,现在读来,还是觉得现场感很强的。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替八路军放哨。有一天,日寇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也许是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的文字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的原因吧,王二小的故事实在太短了。对于王二小的故事,还是成年之后阅读了多方的资料,才理清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鸡毛信海娃,儿时接受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储存在大脑中记忆的少年英雄人物形象,突然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哗啦啦地往外跑了出来。这些少年英雄,是我们幼时的榜样。他们忠诚,勇敢,机智,在艰难险阻面前有着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在危难时刻有着慷慨赴义的英雄气概。对于这些精神的理解,当时还是懵懵懂懂,直到成年以后,才更加强烈感受到他们的伟大。这些英雄少年,信念该有多么的坚定,意志该有多么的强大,才能在那种残酷的斗争形势中,在那些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克服面对敌人的恐惧,做出这些牺牲自己保护他人的壮举。

  有些人曾经对这些故事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很多少年英雄故事都是杜撰出来的,不具有真实性,不应该被传颂。如果我们去认真了解抗战历史,就会知道,还有更多可歌可泣的少年英雄是不为人所知的。比如王二小的原型,一直有平山阎富华、保定涞源王二小等版本,经过考证会发现,他们的事迹都和故事里的人物接近。所以说,生活中的王二小何止千百个,作品中的王二小只不过是千百个小英雄的一个剪影、化身而已。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儿童团纷纷建立,他们同军民一道,广泛参加各种抗日活动,站岗放哨,帮助维护社会治安,侦察敌情,送信,为部队做向导,宣传打日本,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打击侵略者,保卫解放区。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到处都活跃着儿童军团团员们的身影。例如刘胡兰就是自小参加儿童团,担任过妇女工作方面的职务,在14岁时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千千万万的王二小们、雨来们、张嘎们、海娃们,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抗战的重任。他们的勇敢机智,他们为党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吃水不忘掘井人,这些故事,我们一定要继续传颂下去,要给现在的孩子们继续讲好英雄的故事,讲好革命的故事,讲好党的故事,加强青少年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让红色基因一代代得以传承下去。作为成年人,我们也要加强党史学习,从英雄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和力量,自觉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

  把思绪从回忆和思考中抽回来,我的目光看回到王二小这篇课文中。在一旁玩耍的朋友家小孩看到书中的插画,十分感兴趣,托着腮帮子问我:“阿姨,这个画里面的哥哥在干嘛呀?”我把他抱在腿上,笑着回答他:“这个哥哥在放牛呢,阿姨给你讲讲这个放牛娃的故事吧。”

  第八篇: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试着去想象一下,如果收到一封一个字都没写的空白家书,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费解纳闷。然而这一封无字家书,却真实地记录了一段热血而悲亢的故事。

  1931年3月,湖南一位名叫李志强的女子收到了一封信,她凭直觉认为这是丈夫陈毅安的信。陈毅安是一名军人,共产党员,有他的使命和责任,李志强也已经习惯了这样聚少离多的日子。在见不到面的时候,他们靠着一封封家书向对方诉说家事与思念,在过去的几年里,她陆续收到了来自丈夫的54封家书,眼前的这一封也一定是,她这么想着。

  1930年6月,陈毅安告别妻子,重返战场,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临走前,陈毅安交代已有身孕的李志强说:“照顾好自己,我一定会回来。”李志强一边想着,一边慢慢拆开了那封信,她想象着信里面应该是丈夫满满的思念,交代着他正在做什么,计划什么时候回家。然而当她打开之后,却发现是一张一字未写的白纸。她瞬间愣住了,往事走马,他们是如何相遇,又是如何相爱,如何在黑暗中相濡以沫,又是如何一同梦想着未来的新中国。

  陈毅安曾对妻子说过:如果哪天,你收到了我的一封无字书信,就说明我已经离开人世,你不必再等。原来在进攻长沙的战役中,陈毅安身负重伤,英勇牺牲,年仅25岁。李志强此后终身未嫁,每当夜里明月照进窗子,她都觉得有些不朽的东西正在这一片大地上隐秘生长,成千上万像陈毅安这样的人,正怀着信念和勇气前赴后继,生生不息,终将成为华夏大地上那些不灭的星辰。

  这个平凡的故事,可能有万千人会有相似经历,但平凡当中透露出的是独属于中国人的红色精神。

  中国人一面是温柔敦厚,一面是天道酬勤。我们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百姓,是5464公里黄河的儿女,是6387公里长江的子民。千年之前,我们就有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气魄,有了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周的潇洒。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所以中国人不靠巧舌,用行动说话。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中国人讲君子之道,谦逊而不傲慢,博大而深沉温柔。这,就是中国精神。

  辜鸿铭那句:但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让人心头为之一颤。不论是他们还是我们,都坚守和延续那份精神。

  “去时还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魂!吾辈楷模,必须谨记,向先辈致敬!”我们有幸生在这个幸福的时代,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忘掉过去,忘却牺牲,忘记耻辱。我们有着更繁重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忘使命,坚持到底。

  第九篇: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百年前的中国,刚刚结束封建王朝,又落入了北洋政府。八国联军的践踏还历历在目,神州大地始终笼着一团凄凉惨淡,烙着一片屈辱不堪。当年的中国,乌烟瘴气,毫无生气,几乎看不到光,也看不到什么前途与未来。但,终究还是有人看到了。

  1921年7月1日,嘉兴,南湖,红船漂在水面,一群有志之士在船中庄严宣誓,中国共产党就此成立。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将始终铭记这一天自己许下的诺言,他们将携带着信仰从这红色的起点出发,寻求救国之路,带领国家走向自由与光明。

  这就是作家叶永烈所著《红色的起点》所记述的革命先驱的斗争,或许我们更愿称之为——百年前开启的,红色的征程。中国共产党像一颗红星冉冉升起,驱散了阴霾,照耀着整个中国。那颗红星被烙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里,成为最神圣最炽热的红色印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爆发的时候,参与斗争的不仅仅有一位位钢铁般的战士,还有与我年龄相仿的,一群群少年。

  当年的他们,尚还稚气未脱,眉目间是浓得化不开的天真可爱。而这样的他们,却亲眼目睹了祖国的满目疮痍,国人和自身的苦难,一下下叩击着他们的心灵。稚嫩的少年接过了革命的接力棒,紧握着它,把天真换成了坚毅,稚嫩换成了成熟。他们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投身于解放中国的斗争中,以自己的鲜血与生命,献祭那份崇高的理想和信仰,为那个红色的烙印奋不顾身踏上征程。

  或许,牺牲在革命中的他们藉藉无名,甚至没有人会想到去了解他们。但有人记住。他们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之际,肯定了他们的贡献,给了他们一个正式的名号——中国少年先锋队。

  少年先锋,像一簇新生的火苗,燃烧了千千万万少年的心。2021,建党一百周年。我看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中国,非同往日。“东亚病夫”的名号终于被抹去,斑斑血痕,点点泪痕,却始终印在人们的心里,提醒着人们当年不堪的过往,激励着人们奋发前行。虽然中国已经撕去了“落后”的标签,日渐强盛,但在国际上,还只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前人犯下的错误太重,百年时间也没能完全消除。接下来的路,要靠新生代的我们,要靠中国领导下的共青团与少先队扛起引领人民的那杆大旗,继续踏上这百年的征程。

  成长在新中国的少先队员,我们或许不用再迈入战火硝烟,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曾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理应坚守初心,不忘本色,用另一种方式奉献祖国。坐进了窗明几净的教室,就要努力学习,用琅琅书声宣示我们奋斗的热忱;踏上了平坦优质的跑道,就要挥洒汗水,让强健身体成为我们拼搏的基础。今天的我们,是党一手栽培起来的,是奉献人民的预备队。当年集结在星星火炬的旗帜下,亲手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就意味着未来的我们,会作为真正的一支先锋队,奔跑在时代浪潮中,为家国,为人民而战斗在新时代。

  一百年风雨,一百年砥砺。这是共产党员的坚持;七十年蜕变,七十年磨砺,这是少先队员的奔赴。我们要坚守赤子之心,紧跟党的脚步,高举时代大旗。让那个红色的印记,日日夜夜炽烈在心;让这个光辉的名字“少先队员”,时时刻刻引领我们前进;让神圣的共产党,永永远远高扬革命之旗。要以自己的努力报效祖国,不忘心中红色印记,不负百年风雨砥砺。坚信这百年征程的光芒,必恒久不灭,照耀九州大地,光明中华山河。

  第十篇:2022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

  长征,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长征,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长征,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闪亮星辉。红军战士们艰苦奋斗、舍己为人、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我们一直唱不完的英雄赞歌。

  曾几何时,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长征情结。今天,我们穿越时空回望过去,仍旧能感受到长征精神的历久弥新。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书写了中华民族的一部英雄史诗。长征途经四川,智取遵义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革命先烈们陆续抵达陕北,终于完成了胜利大会师,为伟大的革命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边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留下了他们创造的人间神话。至此,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一一浮现。为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毛委员长和朱军长同战士们一样,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斗笠,翻山越岭,亲自参加挑粮;一位倔强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红军战士们舍己为人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想到这些,我不禁被长征的信念和精神所折服,是“红军不怕远征难”及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执着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是红军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革命精神,才有了中国历史上这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弘扬长征精神不是口号,而应“行胜于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践行长征精神,不能有畏难思想,更加不能轻言放弃。要时刻树立信念和信心,把红军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在学校要尊师重道,孜孜不倦的学好每一科知识,与同学之间互助互爱,改掉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在家要尊敬长辈,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不断打磨自己,修炼自己的品行。

  长征,已经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刻在我们记忆深处。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将长存我们心间,永久流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虽已过去,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发展是新的长征,需要我们传承长征精神,延续红军战士们的步伐不断奋进。

Copyright © 2016 www.8zuo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作文吧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2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