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你我共建征文1000字(精选3篇)

生态文明你我共建征文1000字(精选3篇)

时间:2022-12-10 14:25

  以下是作文吧小编整理的生态文明你我共建征文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生态文明你我共建征文1000字

  生态文明应深植于心

  作为一名生活在”鱼米之乡”的湖南人,每当看到一碗香气氤氲的鱼汤被端上餐桌,总是会食欲大动,忍不住夹上一大块鱼肉送入嘴中,感受着鱼肉的甘甜在舌尖渲染开来,实为人生一大乐事。鱼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取代的美食。但正如《孟子·梁恵王上》所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渔业的过度捕捞势必会带来资源减少的后果。因此,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应有之义。

  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鱼类,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生物链中重要一环。且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减缓了赤潮、水华等水环境恶化现象的发生。小鱼虽小,起到的生态作用可并不小。

  而如今,不仅仅是小鱼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人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态问题。我们在大地上度过一生,因此人与自然永远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自以为征服了自然,在工业革命后庄严宣告对自然的胜利,沾沾自喜时,却不曾想到与自然的战斗中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我们沉溺于物质的发展,却未曾见到北极缓慢融化的冰川、被黄沙一步步侵蚀的绿洲、被裸露的土地所取代的草原。塞纳河畔,人们再无心手捧咖啡去欣赏巴黎这座浪漫之都的美丽,因为蒸汽轮船里冒出的黑烟早已使人们的眼睛感到酸胀。早在上个世纪,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就用一本《寂静的春天》警告世界,我们可能面临一个再也没有鸟儿歌唱,再也没有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而今天,我们面对的环境问题早已超越书中的警告。“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竭,失之难存。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

  所以,生态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十年禁渔,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的计划。但单靠国家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企业与个人也需参与其中,所有人戮力同心,生态保护方能有所成效。制度设计上,国家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行业,追求高质量绿色GDP;落实到行动中,我们在长江中放生鱼苗,实行“小鱼治水”,以净化水质。当至上而下的制度设计遇上自下而上的全民行动,我们汇聚起了最大的“绿色合力”。自然环境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www.8zuowen.com】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要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片天蓝,地绿,水净的土地,才是文明永续发展的天地。

  第二篇:生态文明你我共建征文1000字

  鱼我所欲也

  先人以惊人的智慧赋予了“鱼”字象形化的内涵和他们朴素的生态思想。

  鱼羊味美谓之鲜,从鱼从水谓之渔,生活富足谓之年年有“鱼”。显然,先哲们已经发现了“鱼”带给他们生活的便利与富庶。孟子也曾以犀利长远的目光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以告诫他人保护环境的重要与周遭生态的脆弱,这一前卫的思想体现了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朴素生态观。

  实际上,以“鱼”为代表的发展生态观早已刻在中国人的骨髓里。与俗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过度的捕捞与猎杀只会带来短暂而令人麻痹的经济效应,而庄老等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思想,则提醒了五千年来的子民们要对自然予以形同自己般的敬畏与尊重。“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是竹林欧阳修对宴饮与自然之乐交相映衬的体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白居易游春时见到万物生机迸发时的感慨;“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是曾几笔下三衢山道中的最美春色。生态文明,古亦有之。亟待今日之我们继往开来。

  放眼今日,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美丽中国”战略逐步落实,各种新型环保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当“小鱼治水”走入各江各畔,环境保护随之飞入寻常百姓家。你我都可以以自己的绵薄之力筑起环境大长城。以小鱼带动大鱼,以微行带动整个社会环保之风的盛行。瞧,塞罕坝上重现绿色生机,陕北风沙带变为座座绿洲,我们看到了一棵树到一片绿海的奇迹,看到了致富路上的绿色传说,河水溪流再现了清澈的活水和活泼的小鱼。

  站在时代的风口回头眺望,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人定胜天”到“人定顺天”。我们从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征服自然的摩登渴望,到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面对现实“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的两难抉择时,我们学会了权衡利弊,力争环境生态与人文经济并存。这固然就是我们给予环境保护最好的答案。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当全球化的经济大潮携着浩大声势而来,我们一定要守护住心中的那条小鱼,为生态环保赋予我们的颜色。鱼我所欲也,熊掌固然亦我所欲也。而当生态文明之鱼与经济文明之熊掌不可兼得之时,请用生态之活水予文明之鱼以活力,令所欲之鱼,于亘古的川流中尽情遨游。

  第三篇:生态文明你我共建征文1000字

  从“鱼羊之鲜”到“小鱼治水”

  “鱼,象形;鲜,从鱼从羊,味道鲜美!”人类早在距今200万至500万年前就开始食用鱼类。“水仙乘赤鲤,鲤鱼跳龙门。”从五千年前彩陶上绘制的神秘鱼图腾,到后来窗花上各式各样的“送子锦鲤”,“鱼”在中国文化起源中更是充盈着一种富余、多子与未知神秘的意象。《ABiteofChina》中关于鱼的做法做法,就多达数十种。我们对鱼羊等鲜食美味的渴望与贪恋,源于本能,融入骨髓。

  “渔,从鱼从水,捕鱼。”伴随“沧浪垂钓”、“渔樵江渚”,渔业早已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地球人口爆发式增长和人类过度欲求,我们为了推进经济增长而过度攫取:围湖造田、焚林而猎、竭泽而渔……当物种不断濒危乃至灭绝,生态灾难一出继一出爆发,生存环境持续恶化,当将来某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终于无鱼可捕甚至“不知鱼为何物”,人们终将意识到生态环境终乃是人类文明孕育与发展的暖床,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破坏不得,过度攫取不得,挑战底限不得。守得住生态,方护得住文明之路。

  如何守护?

  首先,思想意识上要认识到“生态”并不是造物主赐予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的确,从诞生之初的远古,原始人取摘野果、捕捉猎物,到农业文明时代,人类通过创造适当工具和条件使自己所需要的物种得到生长和繁衍,不再依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食物,再到借助自然资源发明“蒸汽机”拉开工业时代序幕,生态之母以其丰腴富足供养了数千年的文明开化。她的丰富富足甚至一度让我们错误觉得她就是神话中那只聚宝盆,源源不竭的资源一定可以让我们有“资”任性。然后直到《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终于得以迅雷之势贯入我们心灵,并启我们懂得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必须秉持“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素朴真理。“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这2500多年前就朴素萌芽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智慧,吾辈怎能不尽心竭力秉承并光大?

  其次,借助人类物质文明和科技力量给予生态自然更强有力的保护和修复,是涌泉相报的回馈,是人类文明的自我救赎。“小鱼治水”、“十年禁渔”是对生命之源的敬畏与保护;从油煤矿物发电到风能水能太阳能发电,是技术对不可再生能源假以替代的守与爱;空气污染治理,土壤保护与修复……我们借助文明科技之力予以生态环境的拯救,实质上是我们人类文明的一场自救。

  最后,生态文明之路上每一个微力的我们都不能袖手旁观。熊猫爷爷潘文石13年坚守秦岭,只为拿到野生熊猫的一手资料,给野生熊猫带去生的希望;植物学家曾孝濂用一生为植物作画,甚至为了记录下一株绿松绒需要攀爬至3000-5000米的高峰,完成《中国植物志》,为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和对濒危植物的保护奠定厚实基础;还有象牙保护者——黄鸿翔,不顾生命危险潜入象牙贩卖组织,帮助警察打击象牙贩卖集团……在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保护的路上,从来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求法的人。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无论怎样的努力都不过分,无论怎样的微力,都值得团结和借用。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在“鱼羊之鲜”到“小鱼治水”的生态文明救赎之途,可谓微力任重,道阻且长,惟持久行之方可及达。

Copyright © 2016 www.8zuo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作文吧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2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