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作文吧小编整理的科技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大约有4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科技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
2021年,市科技局围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招才引智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开展“造林育苗”行动,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企业研发投入培训班2期,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认真辅导培训,辅导培育高企备选企业30家,推荐28家企业被认定为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2家。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今年有92家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高新产值112。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6。6%,比年初提高2。9个百分点。
二是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组织210家企业参加高企认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政策解读专题培训,积极推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提升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大力推动企业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截止目前共指导88家企业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落实好研发经费投入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6家企业获省、潍坊市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593万元。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完成技术合同数量179项,技术合同交易额5。9亿元。山东七维新材料有限公司承担的“轨道交通客车用高性能水性涂层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潍坊盛瑞零部件有限公司承担的“无极调速电子水泵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12个项目列入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争取无偿经费105万元。获潍坊市科技进步奖4项。新增加潍坊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家。
四是全方位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目前,已完成高端技术人才(团队)申报29名;为2家“2019年以来已经认定人才的我市合作单位”新争取省级无偿资金562万元,完成了年度权重目标值;上报“科研院所合作平台项目”7家,已认定5家;引入4名全职博士;办理外国专家人才工作许可证6个;富邦药业公司的杨尚金获潍坊市鸢都产业领军人才,人才成效显著。
五是服务企业专员工作取得显成效。成立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的服务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8名科级干部联系服务10家企业,建立高效有序的服务企业发展运行机制。认真帮助企业注册“潍企通”平台,及时收集企业需要协调解决的困难、问题和有关诉求。与潍坊学院联系2名博士常驻企业,无偿服务一年。邀请潍坊产业技术研究院专家对全市80余家中小微企业进行了专题培训。截至目前,服务企业专员实地对接18次,已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7个。→8zuowen.com←
第二篇:科技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工业强县,基础提质,文旅融合,统筹城乡”的工作思路,以思想为引领,以党建为指导,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抓手,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较好地完成了2021年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稳步推进了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1年科技管理工作
(一)以思想理论为指引,增强干部素质
一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宣传,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全年组织党员干部职工集中学习10次,专题学习研讨5次,上交心得体会,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2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次。集中学习与在线学习平台学习双向结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从思想上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进一步从理论上提高了干部、职工对党建引领县域科技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作用的认识;进一步从行动上增强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政治自觉。新思想、新理念引领发展始终贯穿于全县科技创新全过程,有力推动了XX高质量发展。
(二)以党的建设为抓手,树立机关形象
开年来,我们“围绕科技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业务,坚持“两手抓”,强化党建对业务工作的指导作用。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干部职工头脑,增强在党建指引下开展业务工作的自觉性。在局党组统一领导下,业务工作重点事项坚持局党组集体研究决定,执行过程中定期向局党组汇报。特别是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的申报、县级科研项目的立项、验收坚持局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坚持党管干部、人才的原则,推荐和管理好重要干部,按照程序推荐了3名干部,其中职级并行享受一级主任科员待遇2名,三级主任科员待遇1名,调整了数名干部到业务股工作,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1名,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6名,引进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形成了用人、议事、干事创业政治生态。
(三)以守法执纪为己任,严守廉政底线
局党组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始终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杜绝“四风”,扎实开展好党纪教育活动。坚持谈心谈话、提醒谈话制度,防微杜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在构建惩治和防腐败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围绕党组、服务大局,拓宽视野、大胆创新,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通过大小会议传达学习省、市、县各级违纪违规通报,深刻剖析党员干部违纪典型案例,以反面案例促使内心警示,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创先进,争一流,发挥作用做模范。支持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监督责任,积极配合县委巡察组对我单位进行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监督整改。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四)以结对帮扶为契机,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我们继续向祖师殿镇水堆湾村委派了第一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持续帮扶联系困难户,实现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驻村帮扶不放松,确保所联系村脱贫后保持持续发展动力。向全县101个重点乡村振兴村委派农村科技特派员101名,整合国家“三区”科技人才、省、市科技特派员和引进的各类科技创新团队资源,以县科技专家服务团为核心,围绕乡村振兴重点村产业发展开展技术指导,培育土专家、田秀才,持续增强脱贫致富的新动能。根据“四支队伍”集村部要求,大力开展党员“五到户”等帮扶活动,坚持常年走访慰问贫困户、残疾人户和五保户等六类对象户,共179户150人,发放慰问金和物资1万余元;帮助困难群众申请民政救助7人6000元;培育乡村振兴产业2个,为联系村公益事业帮扶资金2万元余元。
(四)以人才为核心,引领创新驱动
1、科技宣传服务卓有成效。全年,科技专家指导企业复工复产活动6批次;推荐18家企业参加省里“三区”科技人才培训班学习;组织专家座谈会4次;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结合“科技三下乡”、博士团活动、大学生实习与创新创业,引导科技专家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5500人次。完成科技宣传报道。
2、科技项目管理有序开展。开年以来,我们在科技专家指导下,督促企业稳步实施年前所立科研项目22个,结题验收4个。为企业和乡村振兴村重点村凝练科技项目30个,指导申报省级各类科研项目11个,其中2021年度湖南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项目立项1个,2021年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项目立项4个,实施省级科技专家团项目1个,指导申报市级项目6个,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研发能力。
3、创新平台建设硕果累累。在科技专家指导和积极参与下,我们依托怀化市四宝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XX山银花”产业发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成“龙潭天然食品众创空间”和“东立农特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科普基地2个,加速了“XX山银花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研发平台建设,提高了科技专家与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紧密度。企业借助研发平台结硕果,获批发明专利7项,新品种3个,生产标准4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持续提升。
4、创新型县建设扎实推进。通过政策解读、培训指导、现场讲解等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宣传国家和湖南省的重大创新政策,让创新主体应知尽知、应懂尽懂,让政策释放红利。重点推进了《XX县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溆办发〔2018〕12号)文件落地,兑现了2019年度县级财政奖补资金480万元,申报了省级2021年度新增研发经费奖补50。75万元,启动了2020年度县级财政奖补工作。引导和激励全社会持续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建设奠定基础。
5、绩效指标考核再创新绩。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73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完成103家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代码比对,保持入统高新领域企业达到66家,协调推进了企业高新技术产值报表工作。完成全社会研发投入3。95亿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92%。完成技术合同1。84亿元。完成高层次人才引26人。
6、其他科技工作有序开展。持续打好疫情阻击战、防控战。加强治安巡逻防控工作,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全面落实“反恐”和“禁毒”职责,认真完成干部职工综治走访,并对驻村联系户进行经常走访,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彻底消除不稳定隐患。环境整治、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森林防火等工作,都按要求有序推进,为全面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篇:科技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市科技局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方位提升区域创新能力,XX市成功跨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标志着XX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纳入国家创新战略布局。
一、强化党建引领,凝聚推动工作发展强大合力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严”字当头,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局党组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穿到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能力建设中,不断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准”字发力,筑牢勇于担当的思想根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厚植为民情怀,砥砺初心使命。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入企服务帮助解决高层次人才紧缺、融资困难、服务定点帮扶村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切实办实事、出实招,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二、实施倍增工程,加速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总量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全年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4家,有82家通过了评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222家,超年度目标任务23家,稳居全省第三。持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引导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全年共有221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评审认定42家民营科技企业,为我市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服务产业升级,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步伐
加快省级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振东五和“药食同源研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沁州黄“谷子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省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潞安润滑油“煤基全合成润滑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挂牌筹建。打造新型研发机构,XX市武理工工程技术研究院、山西卓联锐科科技有限公司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XX高新区成功认定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潞安太阳能、康宝生物等2家企业认定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规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和运行,新认定1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监管考核,进一步推动市级创新平台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
四、强化智力支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快省校合作引进人才智力,扎实推进“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签约7家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33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XX市武理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获评“山西首批省校合作科研平台示范项目”。积极探索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遴选50名专家教授,作为首批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已形成研发项目合作的企业达到15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稳步开展,全年累计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3。07亿元,完成交易项数558项,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五、积极探索实践,科技金融合作走在全省前列
积极争取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落实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推动重点领域技术攻关。联合建行XX分行,为全市科创企业量身打造了“善担贷”“善新贷”等普惠类金融产品,召开了科技金融合作普惠贷款产品发布会,解决了20余家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这是我市开展科技金融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走在了全省前列。
六、推进提档升级,构筑创新创业高地
积极申报省级众创空间,一年来新认定7个、重新认定4个,目前我市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27个,其中国家级5个,位列全省第二。组织参加了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决赛,我市11家企业脱颖而出,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综合考评全省第一,受到大赛组委会的通报表彰。
七、科技赋能,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三区”人才科技工作,选派75名省市县科技专家到基层一线开展对口帮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农村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扎实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新选派科技特派员75名,认定市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62家;依托XX医学院、XX学院、山西农大谷子研究所18名专家组成三个科技特派团,开展小米有机早作物和药茶科技等科技服务;在科技部组织的2021“大美科技特派员”微视频征集活动中,我市选送的科技特派员梁余妮的先进事迹获得优胜奖,是全省唯一获奖项目。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为所包的壶关县店上镇东关壁村、长子县色头镇赵家庄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解决用水问题,推进了乡村振兴。
八、多措并举,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
通过广电、报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教育,形成常年抓科技宣传和科普工作的动态机制。山大(襄垣)固废科普基地成功跨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成功举办2021年度科技活动周,开展了科普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面向公众开放活动,通过媒体、版面、街头宣传等手段,充分展示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一流生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
第四篇:科技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我县全面落实科技工作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2021年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政策为导向,推动创新发展。先后召开创新培训班、创新平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投入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等线上线下定向培训班,尤其是深入重大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创新知识培训,成效明显,企业反映积极。2021年正有序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摸排预申报企业15家,截止目前已认定的高企总数达到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入库企业15家,参评、入库占比逐年提升。今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统企业23家,总产值为1。2亿元,同比增长63。7%,高于全市平均增加值38。7个百分点,处全市靠前位次。
(二)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加大研发经费归集。2021年以来,我局以县内规上工业企业、服务业、建筑业为重点,加大研发经费数据归集的培训和指导,同时积极制定政策加大对研发经费的归集填报,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为加大对研发经费的引导,《利辛县人民政府关于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实施意见》利政秘{2021}45号文件已于4月16日印发实施,文件的出台大大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社会力量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2020年我县全社会研发总额归集量达到2。39亿元,同比增长189%,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经费企业占比为60。3%,投入强度0。72%,这也是反映我县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的一项重要风向标。同时,目前我县正有序开展2020年度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奖补兑现工作,激励企业坚持科技创新发展理念,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截止目前,我县科技部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现新突破,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同搭建的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成功获批(含2名博士后),安徽阳光药业集团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仲晓晴和兰州大学李建银组建的博士后团队共同打造的四季花海5G智慧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已正式运营,安徽禾丰农牧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组建的肉品联合研发中心成功挂牌。今年我县有关单位和企业已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3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进行技术开发、开展成果转化活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我县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局正在就与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进行项目征集,为后续对接工作做好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短板。
一是虽然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引智方式单一、人才引进的领域不均衡等问题,科技人才的待遇、资金支撑方面有待加强,需要我县进一步高度重视。
二是科技激励机制更待完善、提高政策宣传受益面。部分企业创新氛围不浓、意识不强、主动作为不够;有的在科研投入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缺乏认识。
三是产学研合作深度、广度更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少、科技含金量低是我县目前一大难题,作为企业的“服务者”,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引导、配合搭台,贯彻“揭榜挂帅”攻坚任务,深入企业调研,把企业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对接省内外高校院所,更深层次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县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合作研发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建议。
(一)加强科技攻关,着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的中试、产业化研究,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实施一批科技攻关与应用转化研究项目,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可产业化技术成果,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在食品加工、轻纺服饰、机械改装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五大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和绿色制造,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共享机制,努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1、加强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按照我县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发展要求,重点围绕食品加工、轻纺服饰、汽车改装三大产业集群,吸引高校院所、高层次创新团队、国内研发中心来我县创办独立研发平台,推动高端创新资源落户我县。探索完善科技资源合作共享机制,积极组建安徽工程大学利辛技术研究院,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2、加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科技型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推动我县众创空间等多平台升级为省级、国家级平台。完善平台培育发展机制,支持跨单位、跨部门整合资源,逐步形成从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到产业培育全过程的平台体系。加强规划立项和实施监管工作,加大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平台的共享性、服务性、实效性。
(三)内育外引并举,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1、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计划。一是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遴选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充实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强化培训辅导,做好申报认定等工作。二是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积极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向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战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大力提升我县企业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研发机构,推进产业创新链上下游的对接和整合,力争我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幅水平。
2、实施政产学研合作行动计划。继续加强国内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企业开展与南京、武汉、北京、上海等科技资源集聚地的高校科研院所院所的科技合作对接,拓展产业科技合作领域。
(四)壮大科技人才力量,加强人才培育建设。
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方面:要提前谋划,抓好遴选。紧扣产业需求,通过召开推进会、政策宣讲、企业调研、高校对接等方式,引进、对接、遴选集聚一批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精心储备一批省级以上重点科技人才工程申报人选,为做好今年科技人才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建立重点人才技术需求定期征集制度,每半年征集一次,定向发布,精准对接,搭建平台,促进合作,提高协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