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作文吧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强化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我们要通过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挑战,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标的落地,需要教师做出改变。教师要从“教”向“育”转变,从教“知识”到探索“实践活动”模块,为学生搭建新的学习场域。因为教师改变,教育才会改变;教育改变,学生才会改变;学生改变,未来才能改变。——教学主任王永利
十年一版的新课标,在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期盼中,应运而生。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要转变教的方式,更要引导学生改变学的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创新,合作和社会实践等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时时精进钻研,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可接纳、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给了老师方向,我们要潜心研读,领悟精神,努力践行。
第二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
体育与健康
春假期间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版本对比来看,新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导向。
立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要素,通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全面全方位让核心素养落地。这一改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更加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教会勤练常赛。新课程标准明确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落实“教会、勤练、参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学是前提、练是保障、赛是强化、评是促进。学、练、赛、评一体化整体规划、系统实施,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让学习可见。注重有机融合。体育课程不是孤立的存在,关注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体能与技能、学练与比赛、体育与其他学科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学生的运动能力的提升需要置身在系统化、结构化的环境中,在真实的情境中不断地体验、巩固、提高,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强化课程的结构化建构。依据学生的特点和起点,更加尊重认知提升和技能、体能提高的进阶性和连贯性,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这一改变与我区近两年在实践的大概念视阈下的大单元教学不谋而合。传统的教学在构建单元的时候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的串联,但是体育项目往往是非常综合性的,例如,足球,它涵盖了体能与技能、规则、战术等方面,所以在内容建构上还应该更加多元化,还是要从核心的目标,即学生会运用的视角考虑问题,让学生在趣味学的基础上,发展足球的理解力,增强足球比赛意识、判断力、决策能力和实战能力。[本内容由 作文吧 wwW.8zUoWen.Com 整理]
第三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
音乐
新版音乐课程标准的发布,对每一名教师都是一次学习和进步的机会。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领域,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技能的训练,而是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社会交往、文化学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本位,突出课程的综合性、融通性。
精心耕读这一百多页的细则,不难发现,新版的课程标注较之老版的修订之大。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新课标的第一个突破:凝练课程理念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五个课程基本理念,包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2022版的新课标中将课程理念凝练成“坚持以美育人”、“强化艺术体验”、“突出艺术综合”,更加精准地指向了学科育人价值、学科学习特点以及学科的包容性,引导老师在生活中提取艺术的养分,让学生从生活与实践中感受艺术的美,为老师们学科特色化教学指明方向。
二、新课标的第二个突破:强调核心素养
在2011版音乐课标中没有提到音乐核心素养,而在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艺术课程核心素养: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尤其关注到当前教学大背景下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架设起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指向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新课标的第三个突破:提出学业要求
在具体课程内容中提出了针对不同学习任务的学业要求,让教师更加明晰在不同阶段学生应达到的音乐学习目标,使得教学实施更具学段化特点,更有针对性,敦促教师积极寻求合适路径、有效策略实现学生音乐能力素养的提升。同时学业要求观照到了“美育进中考”政策,让学生音乐素养评价有据可循,解决了当前教师、学生、家长对美育进中考测内容的疑虑。
第四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
科学
近期,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对于所有学科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做了修订,其中科学课程的修订将原来的小学课程标准和初中课程标准进行了整合,变成了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经过学习后,我发现主要变化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课程本质上,新课程标准的描述是这样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相比较之前它突出了体现科学本质的核心描述,以及对于学生好奇心的重点描述。
而在课程理念的描述上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课程总目标的描述上是:1。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2。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3。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4。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大篇幅地降低了关于科学知识方面的描述和要求,转而对学习方法,探究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增多,显然更加关注探究过程以及思维培养。
在学科知识图上,改变了以往的知识树结构,更加注重学科核心概念,寻求跨学科概念则是非常新的一个理念,整体学习的要求更高。
第五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让同学们尽快地了解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政策精神和基本内容,同时结合学生实习和研究的需要,2022年4月27日晚,我院邀请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陈沛酉博士为我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带来主题为“为培育时代新人绘制课程蓝图——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制感悟”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陈鹏教授主持,全体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以及20级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参加。
陈沛酉博士的讲座主要围绕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修订机制和研读建议三个方面展开。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1、对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的强化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要重点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根据学生成长规律、义务教育特点、义务教育课程定位,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时代新人的要求和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个下功夫”和中央新要求等角度出发,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其中,陈沛酉博士重点强调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对于“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的具体分析
主要包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何推进课程实施”这三个方面:
课程方面。在课程方向上要坚持以德育为先、全面育人;在课程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课程目标上要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在课程机制上要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在授课方式上要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结果方面。学习结果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达到的状态或结果,包括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即一种广义的学业质量标准。对于学习结果,教育者不仅需要对其具体内容保持清晰认知,也需要认识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存在差异的。
实施方面。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是“教无定法”;对教材的要求是“全面修订”;对评价体系的要求是强调“作业设计、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的“综合评价”;对资源的要求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对教师的要求是经历过“教研培训”。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机制本次对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对往年所出台的一系列课程标准的继承与超越。
修订结合了中央要求、正式课程、理解与实操课程以及体验课程要求,使得政策理想与现实实践实现紧密结合。在修订依据方面,不仅有基础研究报告、国际比较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资料作为本次修订的理论证据,还有来自学科领域权威专家、课程教学研究专家、教研部门、一线学校教师等人员的实践经验作为本次修订的经验依据。此外,本次修订过程还汇聚了来自行政和学术双方的强大力量,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本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任务才得以完成。
研读建议对于应该如何研读本次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陈沛酉博士强调了以下六点:一是要历史地看,要与2001年的方案、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对比着看。二是要衔接地看,要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比着看。三是要比较地看,要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课程标准对比着看。四是要政治地看,要对标中央、教育部发布的一系列文件进行分析。五是要关联地看,要思考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六是要实际地看,要看各省、各校如何具体落实课程标准
讲座最后,陈鹏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结合陈沛酉博士的演讲内容,陈鹏教授建议将要实习的同学一定要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建议同学们在学术研究中应结合新的政策文件所强调的重点展开选题工作。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里,陈沛酉博士不仅对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也为同学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政策研读给出了相关建议,同学们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第六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
今天通过学习史宁中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新课标对学段重新进行的划分,特别是小学阶段由原来的两段分成了三段,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对于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也有了更加明晰的规定。小学以主题式学习为主,中学以项目式学习为主。其中,常见的量以跨学科的内容的方式调整到综合实践里,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有助于学生更真实的体验。并且,在教学频次上进行了规定,小学高年级每学期要进行两次,避免了以往流于形式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性教学。
第七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我校多次开展新课标研读活动。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重点。核心素养导向,既是课程标准研究工作的主线,也是课程标准文本的主旋律。在新课程标准目标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具备更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多学科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实现跨学科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八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正确解读,将其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航标,作为教师,一定要关注并研读新《课标》的新变化,让教育教学更有品质。通过学习,我发现,新《课标》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课程教育导向目标更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人才基础。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读新《课标》会发现,本次修订的各课程标准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这种具体化的改进与完善,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中对标对表,精准施策,从而更好地落实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学目标,也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根铸魂,厚植爱国情怀,让学生更好地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其次,注重优化课程内容,彰显学科融合,有利于助推学生进行深度与广度的学习。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这既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更是培养适应于国家未来,民族未来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特别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的课程优化设计,对于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增强民族自信、国家自信、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影响,也为教师的大教学观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最后,科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落实“双减”精神,让教与学更有章可循。新《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科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很好地引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不仅为今后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让老师真正明白了“教什么”“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华丽转变。
总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坚持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的原则,作为学校或每一位教育者,都要认真研读,只有准确领会内涵,认真贯彻执行,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品质。
第九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
在刚成为一名师范生的时候,我的心里很惶恐,我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为目标,但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了解其实还只停留在表面。经过了两年的学习,我渐渐的不那么怕了,并且找到了一些方法,学习到了一些经验,也更加清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
首先,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心目中的理想良师应该仪表端庄、态度温和、言谈文雅、言行一致,做到“慧于心而秀于行”的境界,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需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不断培养自己的气质,丰富肚中的书墨,这也是一切后话的基底。
其次,作为优秀教师要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可塑性强,正是受到外来影响最为突出的时候。在这个期间里,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榜样,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材。作为教师更要树立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形象,这样才能使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成为每个学生的知心朋友,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再次,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要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关注点要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应该清闲地看着,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思考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是否积极正确,应该给予怎样的引导与鼓励。
然后,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教师之所以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也”,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继承着前人的文化成果并拥有开拓创新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专业素养过硬,这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只有知识渊博,术有精专的教师才可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常听人说,作为老师,想要教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要想学生好学,先得先生好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教学不能再是一股脑的“倾倒式、独白式”,不能只停留在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知识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大网络,由一点可以外延到很多相关的点,教师在课本知识足够扎实的基础上,要做一位终身学习者,去了解更多知识,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共同探讨中传道授业,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外延能力,来随时应对学生的发问,使课程活泛,内容丰富,效果显著,使学生信服。
最后,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教师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对知识问题小心求证,不误人子弟。
这就是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形象,内外兼修,既有外在形象美、气质美,又有正确,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素质能力。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心所思,行所为,内外在美都和谐统一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