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11篇)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11篇)

时间:2022-12-21 17:16

  以下是作文吧小编整理的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大约有11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向世界宣告着“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作为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的重要法典,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法律文化的精髓,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一、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民法典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家治理重大成果、重要经验的沉淀,突出了对市场经济和人民权利的保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了立法当中,从抽象地规定公序良俗,到具体地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创举。民法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公约数”为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契合了全体人民的道德意愿、符合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真正为人们所信仰、所遵守。这样的民法典,具有时代特色,彰显中国气派,为世界民法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民法典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中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是从中国的实践出发,一一回应实践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并接受实践的考验所形成的法律条文。通过以现行民事单行法为基础,全面回应了我国社会实践、法治实践和司法实践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实践特色。民事主体可以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准确判断自己从事一定行为或不从事一定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从而决定是否从事民事活动。

  三、民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当今,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对保护合法权益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编纂民法典正当其时。民法典顺应新时代、回应新技术,注重将科技发展的因素充分融入法典中,既凸显各界观念的进步,更体现了在立法过程中,社会各界对新时代、新现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立法态度,又顺应了新事物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从民法典草案规定履行合同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到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再到制定高空坠物侵权责任分摊规则等,都回应了时代需要,顺应了时代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www.8zuowen.com]

  第二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宣告了我国“民法典时代”的正式到来。《民法典》将成为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2020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的实施、以更好的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利益”。

  《民法典》共有: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继承、婚姻家庭、侵权责任及附则,共计1260个法条。此次《民法典》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典范;是应对细致入微民生关切;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大百科全书,这部《民法典》是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是立足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反映新需求的《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民法典》。《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1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婚姻家庭、财产安全、生活幸福、人格尊严、交易便利等各方面权利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构建起全方位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民法典》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法制的力量、是写满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基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民法典》的灵魂。

  “立良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非常需要一部与新时代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相适应的伟大法律,历史必将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色;反映人民意愿,将为正确调整民事法律关系、更好维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美好生活,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系统、完备、具体的民事法律保障。

  《民法典》的颁布是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成就;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开启了民事法律领域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我决心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到对《民法典》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深入贯彻、自觉执行,特别是在广泛宣传上下功夫,做《民法典》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维护者,为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自己的奉献。

  第三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

  今天是2022年5月15日星期日,我在线观看了一场“崇法指南”的直播,主题为“民法典进校园——少年的你该知道的法律知识”。

  这场直播主要给我们分析了四点,详细的讲解了许多与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第一点,你在法律上属于什么人:0-8岁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16岁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6-18岁自己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岁以上称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点,刑事责任年龄:2021年3月1日起,刑事责任年龄底线降至12周岁,也就是说从12周岁起,不满18周岁的人,就需要负刑事责任,但会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三点,《民法典》时刻守护着我们的生活:《民法典》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都在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第四点,对校园欺凌说“不”: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单次或多次受到其他人的欺负、侮辱。它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而且危害大,受到校园欺凌时,我们要勇敢说“不”。

  在直播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讲到校园欺凌时,大屏幕上写着的纪伯伦说的一句话:“在作恶多端者犯下的罪行中,双手无染者也未必清白。”就是指欺凌事件发生时,毫无警惕心的同学可能把自己当成“吃瓜群众”,不劝阻、不回避、冷眼旁观,甚至四处宣扬,往往使事情朝更坏的方向发展,一发不可收拾。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内心被触动了一下,是啊,纪伯伦说的没错,现在的大部分人看到欺凌事件往往会选择视而不见,然后冷漠得离开。但他们从未想过这样会给欺凌者带来更大的欺凌空间,让受欺凌者受到更大的欺凌。所以,当在校园中遇到自己或别人校园欺凌时,要勇敢的说“不”,也要告诉老师,不要视而不见,不做吃瓜群众,不做冷漠的旁观者。

  原来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法律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护着我们。在你无助迷茫时,法律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法律帮助我们权益,捍卫尊严。所以,我们要将崇法尚法的意识根植于心,将法律信仰融入自己的血液,自觉做法治的崇尚者、捍卫者、传播者;我们要坚持德法并重,即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公信力,也要在个案中兼顾伦理道德、乡风名俗,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学法,是人生的必修课;用法,是平安的护身符。让我们一起做社会的法律好公民吧!

  第四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

  2020年5月28日下午,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它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的编纂出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在《民法典》的普及上,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学习《民法典》。《民法典》贯穿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它的影响之下,学习、理解、运用、遵守好《民法典》,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一部《民法典》,既是我们人生的遵循、也是我们人生的指引。因此,我们要结合个人的工作实际,每天学一点,坚持下去,积少成多,终有所成。学习好理解好《民法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做好的一件事,人人学法典,才能形成人人遵守法典的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出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带头遵守《民法典》。《民法典》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休戚相关,在工作生活中处处都有《民法典》的存在,它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在学习《民法典》中汲取力量的同时,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修身做表率,带头遵守、宣传和运用《民法典》,引领单位和身边的人,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树立标杆,才能做到学有成效、行有标准、做有样子,起到应有的引领作用,我们所做的事业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带头宣传好《民法典》。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宣传《民法典》,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和自身的引领、示范,向群众宣讲民法典,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全民学习、遵守、运用《民法典》的风气。

  四、结合实际在工作生活中运用好《民法典》。做到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将《民法典》具体内容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聚焦新要求,弄清楚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注意什么、加强什么、改进什么、防范什么等问题,切实提高我们的各项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第五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稳步上升,不仅仅从经济方面、教育方面,同样还有法律和制度方面。经济振兴的成就以及社会稳定的背后离不开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针,同样和各个法律的颁布和逐步完善离不开。

  自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最终在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新任务和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于2020年5月2日正式通过,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不仅是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里程碑,也是法治中国的重要根基。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不仅彰显了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展示了社会建设的改变,它全面地提升了国家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也创造了新时代多元化的标准,更是让人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普法、守法的程度和现实意义。

  民法典不仅呼应了我国的现实国情需要,也通过了更为细致的具体规范,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改变提升,在维护人民权益的同时也将国家的立法水平和意义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档次,作为发展中国家,民法典的正式颁布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愿和愿望,将全部的细小分支都进行逐个细化,不论是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还是游戏货币的使用,甚至于游戏装备都有相应的解释。

  对于民法典的颁布和确立,我充满着期待,我期待着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也期待中国继续用中国速度、中国法律遥遥领先,同时我也深深认识到,思想有多远,路有多远,安于现状永远得不到发展,要拥有充分的居安思危的意识,也要有敢于设想、敢于将梦想变成现实的果敢和毅力,不论何时,都要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要让自己持续不断地为组织输出高价值的服务。

  努力是要落实的,不是应该空口谈出来的,面对现在瞬息万变的形式,就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我们必须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出改变,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局势的浪潮。世界再大,我们也要守住自己的赤诚善良;路途再远,我们也要守住自己的毅力坚决;时间再长,我们也要守住自己的耐力初心。

  第六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起历经六十余年而成的法典,这是关系到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法典,它的产生是我国数十年来法治不断进步的体现,更彰显着我国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的信念和决心。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由此可见,《民法典》的颁布对于我国的法制建设具有何等的意义。

  自《民法典》颁布以来,在省联社、审计中心和总行的带领下,在领导干部的带头学习下,我行员工坚持每日学习,在《民法典》的学习上迸发出了巨大的热情,这是因为作为金融行业从业者,《民法典》对于我们的意义尤其重大,特别是其中的“物权编”和“合同编”,更与金融行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民法典》“物权编”第四百零六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也就是说,在《民法典》“物权编”中规定,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对于抵押权人只负有通知义务,除非另有约定,否则无须取得抵押权人同意,但与此同时,抵押权随抵押财产的转移而转移,取得抵押财产的受让人在取得所有权的同时,也成为抵押人。而在《物权法》中,抵押人想要抵押财产必须经抵押权人同意,否则不得转让。再比如,《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这就要求在开展个人贷款业务时,尽可能要明确贷款是否用于家庭日常生活,以免产生潜在的贷款风险。

  管子曾言“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民法典》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通过学法方能知法,只有知法才能知敬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累土”,对于《民法典》的学习,我们必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真正的将《民法典》学透、吃透,把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负众望,在推进县域金融、服务当地百姓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第七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

  5月15日我观看了由法律援助基金会的“崇法指南”抖音账号所开展的讲解活动。在此活动中,收获颇多。首先我关注当下有关校园欺凌的一些法律知识,在知道这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后我不坚持依据法律知识保护我们,同时我也能以法律作武器去保护其他的校园欺凌受害者,知道了该如何通过法律保护自己免受校园欺凌,而后汤老师发出了答案,汤老师表示现在的孩子提供的信息量较大,满14岁的青少年都要负刑事责任。

  但我刚出了一个疑问,如何才算校园欺凌呢?汤老师自然也给以了“答案:故意或恶意里他人重伤甚至死亡或以极残忍的手段重使他人残忍都要负极为严重的刑事责任,如若是趁似把同学的书藏起来,起像原性的绰号,孙立某个同学,口嘲讽等虽不会过于危宠,却会保留底架,对我在的升学,就业才能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了解了有关校园其次凌的事后,我联想到了某中学,那儿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我不禁好奇,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失手或意外至学生重伤乃至死亡需要负刑事责任吗?不管汤老师并未给出答案。接着老师提出问题,让我们思考;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护我们的呢?我认为只有我们出生了我们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因为在出生前我们都不是人”。可事实上,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法律就压经在保护我们了。

  紧接着,我的脑海中又蹦出来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如果胎儿在出生时死亡,那算不算受过法律保护?新生儿在法律上算什么人?在胎儿时期,可以成为遗产继承人吗?监护人一定是父母吗?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堵灰我的脑海中,犹如一团缠绕着的丝线,理不顺。不过,我的这些问题很快有了相应的答案。

  如果是个死胎,那么是被视为没有变过法律保护,也无法接受任何人的遗嘱,新生儿属于O-8周旋一阶段的儿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接受其父母或其他人的遗嘱。监护人不一定是父母,但一般情况下监护人足父母。

  这么一来我又有了新的疑惑:在什么情况下监护人不是父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具体是什么:汤老师也是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如果父母无自理能力,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或无法支付所需付用,那么孩子的监护人将不再是父母,可能是其他亲戚或领养家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能单独去做任何事情,就是自己去小店买东西也不可以,必须要父母陪同才能。

  在此次活动之后,我收获不小,了解了一些有关法律的事,让我收获颇多,这真是意义非凡的一课!

  第八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

  民法典正式颁布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这在我国的民事司法体系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那么,民法典的颁布会给婚姻家事领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本部民法典颁布生效以后,诉讼离婚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增加,法官判离会更加审慎,诉讼周期会变得更长。其中冷静期的设置,意在让双方强化经营的意识,更加冷静理智的对待婚姻当中的矛盾。笔者提醒大家,遇到婚姻中的小“病”小“伤”不要轻易弃疗,要双方配合、耐心修复婚姻系统的防火墙。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婚姻是一场两人共同成长彼此扶持的旅程,不在于配置多豪华,路线多奇幻,关键在互相配合、一致行动、在取经的路上共同战斗,最终斩妖除魔、修成正果。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误解彼此的方向,看不懂对方的信号,经历各种心伤。别怕,这些坎坷都将见证你破茧成蝶的成长。当你看到一路走来自己的成长、对方的成长,你们婚姻之树由青青幼苗变得果实累累,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造保障开路。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跃而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和谐安定、科学规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为中国创新创造提供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渥环境。“小明”的成长记录中国法治改革历程,彰显“中国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篇四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不由让人畅想当“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民法典有多么大的意义,它的亮点是什么,这些大家看看新闻就可以心中有数。民法典的亮点在央视新闻的报道中,呈现出来不少亮点比如未成年人受性侵、降低行为能力的年龄、延长诉讼时效等等。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构建完备的社会财富保护体系,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民众智慧得到极大发挥、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应当具有的历史价值。他建议,民法典颁布后,普法教育要及时跟上,尤其要通过教科书、现代通讯网络进行普及,普法教育要进机关单位、进学校社区,走进千家万户。

  第九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民法典,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孕育,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伴随着人民大会堂热烈的掌声,民法典的颁布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为社会生活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日常遵循,这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延续、是历史时代的召唤,也是人民至上的体现。

  盛世法典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平凡的付出和辛酸的汗水。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法典编纂者挑灯夜战翻阅历史的资料,用脚印走遍中国山川大地,记录中国人从出生到终老的点点滴滴。一部民法典,就是一本中国“社会生活发展百科全书”,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映照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之路,也伴随着筚路蓝缕奋斗的艰辛。用人民法典之绝唱,奏响人民至上之音。法之利器于德载之,赓续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人民法典”气定山河,“公平之音”响彻神州。

  “君子以自强不息”——春风化雨润心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春因奋斗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奋斗是“民法典”的主旋律,一部法的诞生,见证了中国社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一部民法典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斗争史。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配套制度,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遵循,不断为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注入磅礴力量。自强奋斗是“民法典”不断完善进步的法宝,针对实际情况开方子出点子,不断推动改革发展,没有经验案例就在摸

  索中前进,在为人民服务中践行“实践—理论—实践”,以人民的名义在实践转换中不断完善法规体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为了人民群众利益而解决问题,构建公平正义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人民至上”的春风化雨遍及大地润化人心。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奏响时代主旋律。一代代的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在磨难中奋进,从奋斗中崛起,他们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与时俱进把中国精神的内涵诠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引领爱国主义新风尚。“细微之处见真知”,民法典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深刻阐释,小到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大到产权物权归属,人民的生活与之息息相关。致知于行把人民的小事做好,求实苦干把为了群众的好事办好。在日新月异的竞争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革新中,我们不断前进,在一点一滴中积累斗争经验,在一言一行中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让“人民法典”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让“公平之音”响彻云霄,让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乘势而上。

  新时代“民法典”必将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人民法典”气定山河,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害,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中国人深感安全和幸福。“公平之音”响彻神州,人民至上的中国精神必将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继续团结奋进。

  第十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

  7月31日下午,本人参加在局机关举办的《民法典》专题讲座,主讲人为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的熊浩老师。熊浩老师从民法典编纂的历程、地位、颁布的意义以及各编的热点来深入浅出的讲解民法典的内容,讲解中穿插各种案列加深了我们对条文的理解。听完讲座后我获益良多。

  民法典的编纂历程,可以说是千雕万琢。回顾新中国立法史,编纂民法典最早开始于1954年,到今年5月28日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典编纂之路走了整整66年,几乎贯穿了迄今为止的整个新中国的历史。编纂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草案经过反复修改并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民法典编纂的历程之久、工程之大,这是因为民法典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人民的生活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国家在制定民法典时不得不慎之又慎。

  民法典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这就将民法典定位为一部基础性法律。

  民法典具有重大意义,王晨副委员长在民法典草案说明中提到:“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看看外国的民法典,最早是《法国民法典》1804年颁布,又被称为《拿破仑法典》。该法典一扫法国的封建制度,确认和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开启了法国的近代化道路。其次是《德国民法典》1896年颁布,当时德国统一不久,需要一部统一的法典为民族铸魂、为国家筑基、为统一的市场建立统一的交易规则。《德国民法典》开启了德国强盛的道路。而离我们最近的日本《日本民法典》1898年颁布,是明治维新中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民法典》全面学习西方的民法制度,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强国之路。可以说民法典常常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上升拐点处立下的一座里程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恰逢其时。

  民法典的内容“接地气”。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1260个条文覆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无疑就是一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换一种说法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熊浩老师在讲解的热点中就有物权编中对住宅使用权70年后自动续期的明文规定;对小区公共区域收益归属问题的确认强化了小区业主权利保护;在人格编中加强了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在婚姻家庭编新增加了30天离婚冷静期,诉讼离婚的两次起诉间隔由6个月改为一年;在侵权责任编中把时下争议的高空抛物问题也纳入其中;等等一系列的社会热点问题在这部民法典中都能找到,民法典实实在在的做到了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总而言之,民法典是一部能让社会更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生活的法典;是一部能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的法典;是一部值得我们每一位公民认真去学懂它、尊重它、并用好它来维护我们切身利益的法典。

  第十一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心得体会1000字

  千呼万唤,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终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表决通过。民法,是调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乎所有的法律,因此,《民法典》也被大家称为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人民权利的宝典,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每个企业的设立和运营,都离不开它。这次《民法典》的出台,可以说亮点多多,从第一编的总则编,到第七遍的侵权责任编,都有不少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变化。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民法典普及力度。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调整规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加强立法工作、推动民法典完善发展。民法典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还需要不断配套、补充、细化。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推动民法典发展更上一层楼。

  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民法典落地生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加强普法宣传、加快民法典深入民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古有商鞅变法,今有民法典颁布。从古至今,法律一直走在“时尚尖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人们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断涌现,法律在一直不断适应新潮流。我们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一传十,十传百,真正让百科全书式的民法典在世间流传,造福于人民。

Copyright © 2016 www.8zuo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作文吧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2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