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文吧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以体育为主题的作文800字高中大约有3篇左右,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取酒独倾,冷暖自知
高一(8)班 韦诗涵
教育部近年发布的有关将体育纳入中考总分的举措,令许多人颇为不满,他们认为体育不就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运动吗?为何还要给本就繁杂的学业,再添这最后一根稻草?毕竟在一些人眼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体育纯粹是一种锦中余花;现在将体育当作一门考核项目,简直是无稽之谈!
凡此种种的观念,无异于将体育推向悬崖之边。
请在体育课或是体活课时到校园的操场上去看看吧。只要略微驻足,就会发现太阳光与汗水竟可以绮丽地交织在一起;那迎着微风纵身跃起、一鼓作气的扣篮与深陷包围,却反切回身、临门一脚的激越,竟能够如此明朗;跑道上驰骋的身影与飞扬的后尘,风采万千,无一不散发着体育强健体魄之美。
况且,“文明其精神”与“野蛮其体魄”从来都不是冲突对立的。
就如奥运之父顾拜旦所言,体育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秉持的是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竞技精神。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能够在全红婵一举打破得分记录的背后,看到她自律自强、坚持不懈的体育品格。张雨霏经历低谷,走过艰辛的自我打碎与重建,终于化茧成蝶。无论是以顽强的意志战胜病魔,重返赛场的池江璃花子,还是为了23厘米的进步,努力了11年的巩立姣,他们健实有力的身躯、不屈不挠的眼神,从生理到心理都为我们展示了朝气蓬勃的生命之美,更有体育对他们精神与灵魂的淬炼精进之美。
而一些人总是带着这样的固有思维:在体育方面积极活跃的人就一定在文化领域有所短缺。殊不知,世界早已换了天地,并且与之恰恰相反。奥运男子百米赛场一站封神的苏炳添是暨南大学的副教授;400米栏全国记录保持者是那个国士无双的钟南山院士,如今84岁的他跑步、游泳、引体向上,一样不落。
可以这样说,体育是对生命价值的践行。将体育作为中学生的考核项目,不仅有意义,而且有必要。只有经历过在长跑节点时拥抱扑怀而来的风,一边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才会使生命之树越发坚韧,才能为学习生活奠定强大的耐力。只有感受过呼吸与律动的共振,才能体悟生命的美好,热爱生活,进而保持活跃敏捷的思维与恒久强大的动力,也会坦然面对得失,笑对逆境。这些都是体育所带来的弥足珍贵的财富,胜却金山银山。]www.8zuowen.com[
就让我们保持对体育的热忱,自由自在地起舞吧!
第二篇:赠与生命的苹果
高一(8)班 王玎玲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这样的调侃时有耳闻。
“你肯定是成绩不好才走体育这条路的!”这几乎成了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逻辑。
如此言论的背后,既有对体育工作者的羞辱,也有对体育爱好者的轻蔑,更有对体育学科的漠视。
体育真的是“五育”中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吗?不是,绝对不是!体育在彰显自身魅力之时,还可以对智育、德育、美育等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体育可以增智。
古奥运曾用苹果嘉奖优胜者,以智慧之果相赠,彰显体、智之间的重要联系。“7+1>8”理论指出,学习7小时、锻炼1小时的效果远大于学习8小时;顶尖名校清华大学,以“无体育,不清华”为口号,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钟南山院士就读北大医学部期间,创下的几项纪录仍无人能破;巴甫洛夫曾寄语青年 “脑力与体力相结合”。
反观当下,体育课被占现象十分严重,活动课教室里塞满自习的学生。本该在操场上肆意挥洒青春汗水的学子,身心却被禁锢在唯分数论的牢笼中,而不得解脱。
“体者,载知识之车”,体育应是智育的奠基石。脚踏磐石,方能攀高。
体育可以载德。
蔡元培坚信“健全人格,首在体格”,他任北大校长第一年,便雷厉风行地成立“北京大学体育会”。青年毛泽东则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确,体育锻炼可注入内心活力,增强意志,养成团队协作能力,使人格健全、精神文明。
古罗马人有一句格言:“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放眼世界,奥运赛场上摘得的每枚金牌,颁奖时国歌的一次次响起,无不振奋国人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文化软实力。
“体者,寓道德之舍。”体育是德育的风帆。以体为舟,方能载德。
体育可以显美。
当我们重新审视体育,不难惊觉,体育便是赠与生命的苹果。而当下,这颗苹果有了新的价值。体格之强健,形体之健美,皆出于此。重体育者,以刚健之气、阳光之心为美。
反观流行文化,病娇、体弱多病等人设模式所追求的病态审美,或许便是忽视体育的恶果。因而,我们应该更加意识到体育对美育具有不可或缺的功效。
正因为崇尚体育,古希腊追求肌理线条的塑造,透过雕塑的是健全的灵魂与健美的体魄的和谐统一。正因为崇尚体育,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大卫》中健美男神的形象,喷薄的生命力,素来广受世人称道。
体育是美育的风向标。前路明晰,方行正轨。
要之,以体增智,以体载德,以体显美,此为体育之大效。在唯分数论盛行的当下,校园体育愈发需要重视。
切记,唯有握紧赠与生命的苹果,以强健的身体与饱满的生命迎接未来,方能增智、强德、健美。
第三篇:“脑智”与“体质”
高一(8)班 黄永康
体育,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强魄的体格,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扬体育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体质的增强。面对体质一届比一届低的学生们,增加运动时间便成了最有效的途径。
然而,此举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于是“脑智”与“体质”的较量便更加激烈。而近期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体质的要求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些家长认为:体质好有什么用?能考上高中、大学吗?的确,“重文轻武”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大病,直到现在也没有治好。此病难治终究因为社会上弥漫着“有用论”,即在经济、前途方面“有用”。因此,文化课占用体育课便成了常态,体育老师往往成了“三易”体质——易生病、易开会、易出差。
但是,以“体质”换“脑智”真的值得吗?
恐怕不尽然。从古至今,从国家到个人,体质与兴亡盛衰密不可分。崇尚男子柔美的南朝在与北朝对抗中被吞并,奉行“重文轻武”的宋朝在与辽金元的对峙中崩裂,职业军人射箭不中靶、骑行难上马的满清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倒台,而班超在弃笔从戎后名垂青史,上马即战、下马即书的于谦在京师保卫战中将帝国拯救出灭亡的深渊,毛泽东吟着“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最终创下伟业。
由此可知,家长口中所说“体育无用论”是不成立的。相反,体育是对个人是有益的。当你在体育场上拼搏之时,锻炼了体质,培养个人斗志和团队精神。在你不知不觉中,会发现你成功地塑造了自己,从而通过“体质”促进“脑智”。
当然,追求身体素质不是没日没夜,不懂得节制地放开玩,这样对“体质”和“脑智”都无利。我们要均匀分配时间,纵使不能成为“体质”这条腿断了的“巨人”,但也不能变为“体质”和“脑智”全伤了的“病人”。
“体质”和“脑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切记,一条腿终究是立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