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3-01-05 14:34

  以下是作文吧小编整理的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锻炼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通过寻找关键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物心理以及语言的描写反复揣摩并朗读,分析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确是非善恶,并有所领悟启发。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在看文章内容前,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象一下,文章应该是要写什么内容?

  写皇帝的新衣服多么雍容华丽,高贵绝伦。

  但是,文中却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句子“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啊!”

  新衣!没穿衣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跟这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一起,走进他奇妙的童话世界,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件新衣?

  问题一: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回答皇帝的新装是一件什么样的新装?

  •这种布料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

  引导学生抓住新衣的特点

  1色彩和图案分外美观!(正中下怀!由此让学生找出皇帝爱新装的语句。)

  “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分析句子:既不……也不……也不……除非……

  “每一天”。“每一点钟”,“总说”语言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皇帝的爱美,虚荣。为下文埋下伏笔。(引出“童话”知识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本内容由 作文吧 WWw.8zUowen.com 整理]

  知道了童话是通过夸张,想象幻想塑造形象,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中出现比较离奇夸张的情节和语句也就可以明确是童话的特点了。

  2除此之外,这件新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

  这一点对于一个最高的统治者来说是相当有利的。

  所以,对皇帝来说,吸引他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件衣服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而且是最理想的。

  对其他人来说,这样的衣服是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呢?

  “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都渴望借助这个机会测验一下”。

  所以它是——神奇的、万众瞩目的新衣

  那么这件衣服的这个特性对国家里的哪些人起到检验作用呢?

  ——上到皇帝,大臣,下到百姓小孩。

  那些人说自己看到了美丽的布料?他们是如何表现的呢?任选一个进行分析。

  •1、大臣:

  •“愿上帝可怜我吧!”(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看见!”(眼睛越睁越大)

  •“我的老天爷,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从眼镜里仔细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提醒学生朗读,读出心理跟语言的矛盾,可以适当加上动作神态的表演,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虚伪)从朗读中你感受到大臣的什么形象?

  ——虚伪

  我们知道,这个大臣是皇帝首选的大臣?为什么皇帝会首先选择他呢?

  ——最诚实,最理智,最称职!——最早

  但是为什么他明明没看见新装却心口不一呢?

  ——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看不见新装

  ——虚伪的,辜负皇帝信任的不称职的、宁愿相信骗子也不愿相信自己的愚蠢的人,因为害怕失去官职,有私心。

  ——其实是不称职的,愚蠢得不可救药的才能“看见”新装!

  (换标签)

  •2、诚实的官员:

  •“我并不愚蠢啊!”“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是的,那真是太美了!”

  •分析:这些大臣都是由皇帝精心挑选的“诚实”的官员,而他们的言行举止却违背了他们的“诚实”,这是因为如果他们选择“诚实”那么,他们就会成为“不称职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最终他们选择“称职和聪明”背弃“诚实”选择虚伪。

  •——通过朗读,感受官员的虚伪,愚蠢,狡猾形象入木三分。

  •

  •3、皇帝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

  •“我十二分地满意!”

  •(指导朗读:提示,可以有多种朗读方式。例如:心理描写的朗读声音细小,变现内心的不安忐忑,语言可以大声朗读,以此来掩盖内心的忐忑,表现人物的虚伪。也可以心理描写朗读大声,表现内心的汹涌澎湃激动不已,语言表达时轻声细语,掩饰内心的激动,表现人物的虚伪。另外可以对叹词加以修饰读,例如对“哎呀!这个叹词用不同的音调可以读出不同的效果。都读第一声,第二声和轻声,第三声和第四声,第四声和轻声”)

  •——心里跟语言的矛盾揭露了皇帝的虚荣,统治者是不会自动放弃权利而承认真理的。

  •同样的原因,他也是因为怕别人认为他“不称职、愚蠢得不可救药”

  •4、老百姓:“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人云亦云)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试着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这是一件“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才能‘看见’新装”!

  检验出来,这些人都是愚蠢的,虚伪的,自欺欺人的。

  我们知道,新装是不存在的,是骗子编造出来的,所以,这是一件骗子用来编织骗局的道具。假如我们把新装换成骗局,那么,这就是一件“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看不见的新装”

  而这个骗局最后被揭露了!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啊!

  小孩这句话把这件用来掩饰骗局的新装撕碎了。暴露在众人面前的不仅仅是皇帝丑陋的赤裸裸的身体,而且,把皇帝的什么也暴露在众人面前?

  ——虚荣,昏庸,自欺欺人的丑恶灵魂毫不遮掩地揭露出来了,此时,皇帝爱美,企图得到最美的新装却适得其反,被“最美的“新装揭露出丑陋的嘴脸。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什么才是最美的?——敢于揭示真相的,诚实的,天真无邪的小孩才是最美的。

  请问,结尾为什么要安排小孩来揭示这个骗局,撕破伪新装?

  因为小孩无关称职,愚蠢,而是天真的。

  穿插一个故事:

  狂泉指鹿为马。

  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揭露的社会现状并不是个例,试想一下,这个小孩等到二十年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他还会诚实地喊“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吗?”

  谁知道呢?

  所以,现在的小孩是这个浑浊世俗的一股清泉,是黑暗社会的一缕光明。也是作者为之失望的社会的一线希望。

  安徒生说“他写的童话不只是写给小孩子看的,也是写给大人看的”

  所以,你会对看故事的大人说什么?“

  “保护孩子的天真诚实的本性,像小孩子学习真诚,不虚伪不自私,不随波逐流,爱护孩子的天性”

  分析:事实上,新装是否存在?不存在!但是,他们却都说自己看到新装了,

  ——不是,他正赤裸裸地暴露在所有人的眼中,不仅仅是他的身体,更是他愚蠢的,虚伪的,腐败的灵魂。用虚假的所谓的世界最美的新衣赤裸裸地揭示出皇帝和大臣的腐朽。是一种讽刺和抨击。

  所以,事实上,根据皇帝跟大臣们的表现,我们可以把“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新衣”换成另一种说法“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才能‘看见’这件新衣。”而这件新衣其实是骗局里的一件道具。谁看见,谁就是虚伪的,愚蠢的,不称职的!

  那是不是真的如骗子所言,这个特性对任何人都起作用?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齐读)

  文章安排小孩子来揭示真相,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小孩子与称职,愚蠢无关,只关乎他的天真,单纯,诚实,忠于事实本身。这才是最美的本质。

  所以。新衣真正起到了检测人们愚蠢,称职与否的作用,揭开骗局,真相就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虚伪,腐败才是最愚蠢最不称职的,诚实才是最美好的本质!

  那么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来揭示真相呢?安徒生说“我的童话与其说是写给儿童的,不如说是给成人写的。其实也是为了告诫人们,要爱护孩子的天性,孩子是黑暗社会的一线光明,是未来的一线希望。

  问题三、当真相被揭穿后,哪些人言行发生了变化?哪些人没有变化?

  •皇帝:

  •有点发抖

  •更骄傲的神气!

  •大臣:

  •跟在后面,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在真相面前,进一步地刻画出皇帝和群臣继续自欺欺人。

  百姓: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推卸)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试探)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啊!”(接受)

  •——百姓逐渐接受真相。

  这两者形成对比,符合安徒生在揭露和批评现实的丑恶时,不断追求光明和美丽,在这篇文章中,与皇帝和大臣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相比,小孩子诚实天真才是真正的美丽,百姓承认真相也是一种美,这种生活形成一条红线,贯穿在他的全部的童话作品中。就像我们开头出现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等,大家课后也可以多看看安徒生童话,感受这个伟大作家的经典。

  学完了这篇文章请你思考一下:

  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大臣你该怎么做?

  如果你是百姓,你该怎么做?

  不虚荣,不虚伪,不爱慕虚荣,要诚实,不能人云亦云,助纣为虐。

  第二篇: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题。

  2、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3、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注入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养料。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

  学习难点: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课文,掌握字词。

  2、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

  3、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脉络。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脉络。

  学习难点: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脉络。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师去钓一条很大很大的鱼。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是谁在钓鱼?他想钓哪条鱼?他用的鱼饵又是什么?最后又是谁把丝线剪断了?请大家扛着这跟钓鱼杆,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二、课前预习:

  1、童话知识了解: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2、作家作品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3、给加点字注音:

  炫耀()称职()滑稽()赏赐()爵()士御聘()

  骇人听闻()随声附和()勋()章钦差()妥当()

  4.给下列词语释义:

  滑稽: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称职:精致:

  呈报:炫耀:

  三、自学,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能用一些词语概括《皇帝的新装》一文语言留给你的深刻印象吗?有关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勾连、概括的话,你会选用哪一个字呢?

  (2)、再用一句简洁的话浓缩故事情节。

  四、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1)、一个无比威严的、至高无上的皇帝活精光光地、一丝不挂地走到大街上游行,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背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呢?

  (2)、老百姓在这场闹剧中既不象皇帝那样身居高位,又没有必要如大臣般讨好皇帝,况且又没亲见奇特的新装,怎么也陷进去了?

  (3)、是谁又将这根丝线剪断了?难道只有小孩知道事情的真相?

  (4)分析文章结构,大致梳理情节脉落。

  五、成果展示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练习

  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和——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作者是——(国家)作家——(姓名),他的童话作品还有——、——、——等。

  2.下列句子不是心理描写的一项是()

  A.“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B.“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

  C.“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D.“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3.童话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夸张来叙写故事,表现主题。指出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A.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B.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

  C.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D.(他们说)“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4.皇帝之所以不穿衣服在街上游行,因为他相信骗子的话(多项选择)……()

  A.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

  B.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C.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D.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按照情节发展的线索用连贯的语句复述课文,注意突出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

  2、进一步感知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进一步感知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一、课前写作(写出5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

  (4)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

  (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想像他会怎么做)

  (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二、自学研读

  1、第一部分写出皇帝的什么情况?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可能吗?这个夸张有什么效果?

  2.引导学生阅读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写骗子向皇帝行骗。骗子怎样诱使皇帝上当?

  (2)皇帝听了骗子的话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

  三、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阅读第三部分。

  (l)骗子在装模作样地“织布”,皇帝也一心惦记着那衣料。他为什么先派大臣去看衣料?为什么“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2)课文怎样描写老大臣看衣料?老大臣为什么不说真话?

  (3)课文描写另一位官员着布料,和描写老大臣着布料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4)课文写出皇帝怎样去看布料和看布料的情景?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为什么心口不一?

  四、成果展示(小组推荐回答)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练习(名校课堂积累)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感知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童话主题,特色写法

  3、分角色朗读加深体悟。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1、进一步感知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童话主题,特色写法

  学习过程:

  一、自学

  引导学生阅读“穿新装”、“展新装”部分。

  (1)课文写出骗子装模作样地忙了一个整夜,“缝好”了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服”以后,怎样写出皇帝换上“新衣”?

  (2)皇帝在大群官员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来了,老百姓的反应如何?

  (3)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实话,老百姓先说假话最后也能说出实话?

  (4)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真话以后的反应如何?他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为什么不将游行结束呢?

  二、合作探究

  1、课后练习一(2)

  体会几个人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描写的作用

  2、从全文来看,皇帝是个怎样的人?而大臣和一般老百姓呢?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怎样?

  3、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作者对当时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态度怎样?

  三、课堂作业

  1.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分析用笔的精妙。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4)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2、课堂练习:分角色朗读

  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

  (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

  (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

  (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三、课堂小结

  一篇《皇帝的新装》,一场欺骗的闹剧,在嘲讽、讥笑过后,总觉诙谐中寄寓着严肃的主题,催促我们去思考人性中那份脆弱的、易受社会浸染的纯美,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美。愿这不会只是善良的翘盼。

  第三篇: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了解作品的丰富意蕴。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了解作品的丰富意蕴;

  2、难点: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同学们,谎话重复了一千遍,好像就变成了真话;错误重复了一千遍,好像就变成了真理。但是,真理依然在;有时候,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千万不能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一同去感受《皇帝的新装》的无穷魅力。

  二、检查预习:

  读了课文,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皇帝?

  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三、分析课文:

  (一)这篇童话中到底谁是骗子?为什么?请紧扣文本说出理由。分析课文第10、12、21自然段。

  明确:自称是“织工”的两个人是骗子,因为他们织不出那种“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的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的布,只是为了欺骗别人来赚钱。

  此外,善良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皇帝、随从等人也说了谎,他们都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或愚蠢。

  提问:大家看,上至皇帝下至大臣、随员等都在自欺欺人,大家设想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呀?

  介绍作品时代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虚伪愚蠢之极。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作者围绕“新装”这个中心,极力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二)提问,这样的社会里难道就没有人说真话吗?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33自然段。

  教师出示英文原版内容"ButtheEmperorhasnothingatallon!"saidalittlechild.学生翻译。一般翻译为“皇帝却什么都没有啊!”一个小孩子说。

  提问:“said”翻译为“说”好还是“叫”好?

  明确:翻译为“叫”好。因为“叫”字反映了小孩子说这句话时是不假思索的,是没有任何顾虑的。他看到了什么就说出了什么。他敢于说真话的表现和别人自欺欺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提问:当这个小孩子说出了真话后,其他人有怎样的变化?

  提示:这三句话的内容基本相同,你能体会着三句话人物内心微妙的变化吗?

  分析最后三段的语言描写。

  明确:爸爸说,“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说明爸爸认同孩子说的话,但同时又为孩子担心。

  有人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说明这些人虽然也明知道皇帝没穿衣服,但内心还是有点害怕,不敢直接说出来。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这说明最后所有的百姓终于觉醒了,敢于说真话了。

  提问:作者为什么让一个孩子最终说出了真话?

  明确: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来揭露这个骗局,是启示我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提问: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皇帝有怎样的表现呀?

  学生表演游行大典剧情。

  明确:童话的特点就是通过想像和夸张来反映生活。

  (三)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所产生的”(安徒生语)。

  生活中有类似于《皇帝的新装》的事例吗?

  大家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拓展延伸:

  教师补充视频资料《河北沧县环保局长回应“红色井水”:不等于不达标》,学生看视频,评价河北沧县环保局长的回答,反思现实。

  四、结束语:《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了170多年,但生活中类似于这则童话的故事却也不时上演,请珍惜自己的那份纯真的心灵吧,愿它永远像钻石那样明亮,愿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选择的时候,珍惜那一份纯真!

  简要说明:

  《皇帝的新装》作为传统经典篇目,已经被人们解读了一百多年,为了体现作品的现实性,使安徒生作品的内涵得以充分发挥,本节课主要从作品的写作意图和现实性作了解读,通过教师与学生及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展开课堂教学。

  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是课堂生成丰富,希望学生能了解解读童话的方法,并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四篇: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品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内涵。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夸张以课本剧形式再现文中精彩情节。

  教学重点:

  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把握作品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夸张以课本剧形式再现文中精彩情节。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童话如同星辰在我们儿时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辉,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的。

  昨天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今天我们来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下面请两位八号同学完成预习检测,其余的同学写在导学案上(出示课件)

  一、预习检测(字好的学生)

  1.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

  称职()滑稽()头衔()

  2.按照词义说写出相应的词语。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骇人听闻)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3、文学常识:作者,(国家)著名的童话作家。

  通过检测,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课前同学们已经结合自学导纲,进行了自主学习,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做了好批注,现在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二、自学导纲

  1、整个故事围绕皇帝的新装展开,如果课文第一段用小标题“皇帝爱新装”概括,请你快速浏览全文,也用类似的小标题给课文故事拟个提纲。

  2、细读课文,请结合具体的语句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格式:这是一个人,从文中可以看出。

  3、发挥想象,运用夸张将下列情节以课堂剧的形式展示出来。

  表演内容:课文24---34自然段(皇帝展新装,小孩揭新装)

  4、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三、小组合作

  刚刚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养成了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善于发问的好习惯。现在请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

  四、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1、现在,先请7号同学展示,4号同学点评

  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皇帝展新装——小孩揭新装我们知道本文的中心人物是,那皇帝是个怎样的人呢

  请6号展示,3号点评

  皇上:愚蠢虚荣、自欺欺人;骗子:手段高超、阴险狡猾;

  群臣:阿谀奉承、虚伪自私;百姓;胆小怕事、愚昧无知;

  小孩:天真无邪、勇敢无畏

  3、同学们,在上面的环节中大家已经理清了故事情节,品析了人物形象,请大家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发挥想象,运用夸张将下列情节以课堂剧的形式展示出来。

  主要人物站舞台,

  人物:皇帝和骑士、骗子、典礼官、内臣、小孩子、小孩爸爸、所有的百姓(提醒学生要将人物及其语言圈出来)、

  上场的人物:皇帝和骑士(两个在左右)、内臣(两个在后)、骗子

  坐在座位的人:大家(全体同学)、街上和窗子上的老百姓(全体同学)。

  站在座位的人:典礼官、小孩子、小孩爸爸

  请第五小组展示,第一小组评论指出不足,自己展示

  表演完后,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评出最佳演员,并给予所有的演员掌声

  五。课堂小结

  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把皇帝的虚荣、自欺欺人,大臣的虚伪、小孩的勇敢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情景在现实中会发生吗?

  童话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经常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揭示社会当中的一些现象,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

  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说一说本文解释了社会上什么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补:背景知识

  1、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

  2、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本文围绕,分别刻画了、、、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启示我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六、板书设计

  不必板书多,把皇帝和大臣的性格与小孩的对比出来。

  七、作业

  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展开想像,续写《皇帝的新装》。(不少于600字)

  第五篇: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教案

  刘宝山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皇帝的新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作品以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极力写出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诙谐的语言中,寄寓着严肃的主题。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习这篇童话故事,我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并让学生结合生活理解作品内涵。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习这篇童话故事,我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活动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就《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而言,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但是要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学习、分析本文,联系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可以有效地使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得到培养。

  另外,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把课本编成课本剧,以演戏的方式重新认识本篇课文,也是本文教学的一个要点。

  设计思想:

  新课程要求,本节课在教材当中的地位,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我设计这一节课的根本出发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想象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领悟文章背后蕴涵的道理,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学情分析:

  就《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而言,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但是要让学生从本文出发,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则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结合任课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制定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在分析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再次认读炫耀、滑稽、骇人听闻

  等词语

  能力目标:(1)结合情节和语境深入思考,说出寄寓在童话中深刻的道理。

  (2)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故事情节作合理的增补。

  情感目标:认识人性中的虚伪,现实生活中要努力让自己“说实话,做真人”

  教案:

  一、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

  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4、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2、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品格。

  3、童话的朗读。

  (三)教学难点:

  1.本文是怎样运用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

  2.体会“诚实”在文中的含义。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前教具准备:

  1.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2.投影仪、作者作品介绍和生字生词制成胶片。

  3.《皇帝的新装》电影片段。

  4.《皇帝的新装》连环画或卡通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朗读童话。

  2、学习生字。

  3、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以前都读了些什么童话?在童话世界里,我们认识了“灰姑娘”,知道了勤劳善良互助是一种美德;我们认识了“小红帽”,知道了面临困难和敌人时要冷静、机智;我们还认识了“丑小鸭”,知道了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也不能放弃……童话世界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获益匪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来自童话王国的皇帝,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2.了解作者

  安徒生,丹麦人,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你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纯洁,同情不幸的穷人,鞭挞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残暴、贪婪、虚伪、愚蠢,批判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是安徒生童话的主题。对于本文,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学习,去分析。

  3.关于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的一种文学形式。

  二、整体感知

  1、看投影(四张连环画),听录音,老师指导学生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注释或者工具书自主扫清障碍。

  2、指导学生在课本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3、分角色朗读:让不同角色粉墨登场,在学生们有声有色的角色朗读中,文中丑角们的嘴脸暴露无遗,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彰显。旁白一人、皇帝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注意提醒童话的旁白不仅叙述事情的经过,而且能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根据,如:第27节“腰肢”一词就很明显地表露出作者对皇帝的嘲笑、讽刺。)

  三、探究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理解词义。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准确读出语气,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熟悉课文情节。

  3、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探究性讨论为主,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学习,去分析理解文章内涵,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设计:

  一、探究性讨论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几个问题,并记录好讨论结果(老师用投影仪出示问题),由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小结。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皇帝)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描述了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讥刺统治阶级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

  (3)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2、老师依次出示问题(用投影仪),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1)皇帝无疑是愚蠢的,昏庸腐败的,那么骗子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值不值得肯定呢?怎样来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

  有人也许会说骗得好,这样的皇帝,不骗他骗谁。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给百姓们出了一口气。有人也许会说骗子是可耻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骗钱,并不像一些侠客一样劫富济贫,伸张正义。

  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2)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像那个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吗?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吗?你是怎样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有同学说自己会站出来说真话,有可能有同学会说不敢。多数同学肯定都会遇到“说还是不说”的情况。至于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学不会讲真话,这一问题重点在于鼓励学生站出来说实话。

  3、全文围绕皇帝的那件“新装”写了哪几个片段?

  (爱—织—看—穿—议—揭)

  二、研读文本,把握人物

  1、主人公——皇帝已粉墨登场,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请大家用“一个-----的皇帝”的句式,为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板书)并陈述理由。

  (要求自由朗读,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如:

  “一个愚蠢的皇帝”:根本没有布,根本没穿衣服都不知道。

  “一个虚伪的皇帝”:天天换,时时换,刻刻换,只为追求外表美。

  “一个昏庸的皇帝”:不关心国家百姓,只知道穿新衣服。

  “一个无能的皇帝”:听信大臣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

  ……

  2、这个可怜的一国之君真是丑态百出,他之所以会赤条条地在大街上游行,除了他自己的责任外,还有谁的原因?(引出第二批人物:两个骗子和大臣们)你们如何去评价他们?(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如:

  大臣们:不敢说真话,极不称职。欺上媚上,只为保住乌纱帽。既是受骗者又是行骗者。

  骗子:①骗子行骗,是为了捞取钱财。

  ②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安逸不理朝政,设下骗局教训他。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做个好皇帝。

  ③作者在文章结尾没有写骗子的结局如何,其意可能是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痛恨的不是骗子。

  3、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不管骗子如何吹嘘这布料的神奇,不管大臣们如何吹捧布料的鲜亮光彩,真理总是会像黎明之星,出现在黑色的夜空。是谁第一个戳穿了这个骗局,扯下众人的面具?

  (小孩子)

  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

  正所谓“童言无忌”,让一个小孩说出真相符合实际。其次,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百姓的意见,以致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在这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混浊世界里吹来一缕清风。真理之星火开始燎原。

  让新装失去了神奇,让官员掉下了面具!童话的神奇色彩与现实意义同时呈现了出来!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

  (可以读片段。针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朗读语气,引导学生朗读)

  如旁白:自然、平缓

  皇帝:傲慢、自负

  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大臣们:语调迟缓,故作镇定,毕恭毕敬

  小孩:天真

  三、合理想象,创新阅读

  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目睹这场荒唐的骗局游戏,这个游戏的各角色回宫将会如何呢?我们来个现场采访:

  请同学扮演:皇帝一人,骗子一人,大臣一人,小孩一人,其他同学扮记者。记者要合理设计要提的问题,被采访者作答。

  如(问皇帝)大街上都传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这句话,对此你有何想法?

  (对骗子、大臣可以同样提这个问题)

  (问小孩)大家都说衣服很美,你怎么说他没穿衣服呢?你不怕大家说你愚蠢吗?

  设计意图: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以答记者问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展开合理的想象,为下个环节“体会感悟”打下基础,也为练笔作一个铺垫。

  四、最后体会感悟

  当我们初读《皇帝的新装》时,我们会为皇帝赤裸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滑稽丑态而发笑,笑声过后的现在,我们不由得深思,想想,你在这童话中收获了什么?

  如: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能像皇帝、大臣般不称职。

  要敢说真话,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

  要把聪明用在正道上,为集体、国家做贡献。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迷惑……

  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诱惑、虚荣总会有的,只要我们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只要我们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率真,世界就会更美好!

  五、布置作业

  1、根据刚才的答记者问,同学们打开你的想象空间,为这篇童话续个结尾。(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除了口头语言的,还有文字语言的,续写即是一个培养想象力的机会,又是个培养表达能力的途径。)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中的《丑小鸭》、《海的女儿》、《豌豆公主》等。

  3、如有时间利用课外或者班会进行话剧表演。

  六、板书设计:

Copyright © 2016 www.8zuo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作文吧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2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