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作文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田军号观后感2000字约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古田军号观后感2000字
8月16日下午支部开展主题教育党日活动,集体观看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军号》。电影取材自古田会议前后的历史。坐在影院,在古田的军号声中,重温了那段青年革命领袖带领新生的人民军队,在绝境中历经艰难探索真理,开辟革命成功之路的非凡历程。观影之后,感触颇深。
首先,电影从历史真实走向艺术真实。“真实”是我观影之后的第一感觉。一是故事取材于真实历史。电影讲述的就是1929年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达闽西之后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峥嵘岁月。众所周知,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古田军号》从正面介入,围绕着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实行民主集中原则、创建革命根据地等问题,力求从历史真实的角度全景式地再现当年古田会议决议形成的艰难历程。二是场景设计尽量还原历史真实。或者多用实景,或者场景的构图、色彩极其考究逼真。对这段真实历史的尊重与敬畏是编导的创作基点。当然,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军号》并没有因此陷入历史事件和会议场景的简单重复再现,而是力求避免脸谱化与概念化现象,着力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基本逻辑出发折射历史时代,包括每一场景的铺展都以人物的性格碰撞和命运走势为前提,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军初创时期最艰难困苦的一段岁月,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总之,《古田军号》既尊重了历史的真实性,又保证了影片的艺术性,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
其次,电影以微小切口剖析宏大历史。《古田军号》巧妙地通过微小切口来剖析重大历史断面。一是表现在叙事视角的选取和运用上。与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宏大叙事不同,影片以红四军小号手个人化的观察视角切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小号手回述的基本结构方式,勾连了90年前后的中国时空,串联起历史与当下。二是表现在表达手法的选取和运用上。影片以时代化、青春化的表达手法再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了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影片在人物塑造、电影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呈现出“年轻态、青春态”。《古田军号》选择了一批充满热血的青年演员来演绎革命领袖的青春奋斗史,给观众带来富有冲击力、感染力的新鲜感,使得影片具有某种“青春偶像剧”的气质。《古田军号》把沉重的历史故事讲述融于阳刚大气、张弛有度、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音乐当中,让观众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对历史事件的怀想和感动当中。三是表现在艺术细节的选取和运用上。影片遍布富有艺术内涵的细节意象。比如毛泽东和陈毅宿舍窗口的设置,成为人物性格塑造的特殊媒介;再如毛泽东离开古田和从长汀养病回来时都带着一个板凳,最后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坐在那个板凳上,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板凳,昭示出革命军队继往开来、团结胜利的意涵;还有代表红色意志传承的军号以及军装、军徽等细节处理均充满了情感深度;影片以板凳舞开篇,又以板凳舞收尾,赋予了冰冷刚硬的军事题材以更加生活化的温度和质感。总之,整部作品气势磅礴而不失于粗疏,精致典雅而不失于匠气,达到了宏大叙事与小处精雕的完美结合。]www.8zuowen.com[
再次,电影借戏剧冲突彰显艺术功力。影片在戏剧矛盾设置上可谓独具艺术智慧。一是影片聚焦领袖人物间的思想交锋。古田会议是中共党内、军内斗争的产物,是正确思想战胜错误思想、正确路线战胜错误路线的产物。如何客观准确地反映和表现毛泽东、朱德、陈毅、刘安恭等领导人物之间的斗争,这的确考验编导演的艺术功力。这种矛盾冲突的把握,必须恰到好处。如果人为降低矛盾冲突强度,那么就不足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相反,如果人为地夸大他们的矛盾冲突,则有可能产生某种消极的社会后果。而影片“火候”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影片既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这四位领导人的极为鲜明的个性,即毛泽东具有真挚宽阔的情怀,但又原则性极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后退一步;朱德善气迎人,但又果敢倔强;陈毅为人谦和,但又不失知错即改的党性原则;刘安恭处事刻板教条,却又富于牺牲精神,可谓姚黄魏紫、各有千秋;同时又找到了人物的共性,即他们的性格虽然各异却又有其一脉相通的共性,这就是对于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磊落胸怀。影片紧紧抓住戏剧矛盾的核心,沿着矛盾展示交锋——激烈冲突升级——最终得以解决这一轨迹展开,即经过矛盾交锋激烈冲突后,形成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和行动上的紧密团结,从而达到了历史逻辑、性格逻辑和艺术逻辑的统一。二是正叙与插叙相互照应。整部影片在正常的叙事过程中加入很多穿插,诸如,运用蒙太奇和旁白紧凑连接不同时空的历史事件与回忆情节。乍看起来,这些穿插有些突兀,但仔细琢磨又都入情入境,有效地摆脱了叙事的沉闷,给人以节律的动感。
总起来看,《古田军号》是一部精心打造的,具有高度思想价值、丰厚艺术韵味和较强艺术感染力的优秀影片,是一部具有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气派的革命史诗。
第二篇:古田军号观后感2000字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有两句歌词是这么写的,“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简单的两句话不仅说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本质,更是点明了人民军队同旧军阀的根本区别。然而这支军队真真正正成为完完全全的人民武装并不是从南昌起义开始的,而是在历史的烈火淬炼中脱胎换骨、凤凰涅槃,是在复杂的革命斗争中正本溯源、标定航向,是在惨痛的战争代价中奠定真理、肃清毒瘤,而最终成为全心全意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建立政权的武装力量。
八月一日,《古田军号》上映,影片通过一名小军号手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古田会议召开的前因后果。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会师,再到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红军力量不断壮大。在军事上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思想上政治上却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倾向、不重视根据地的流寇主义等等。直接威胁到了红军队伍的生存、根据地的安全、群众基础的巩固。随着刘安恭的出现,以及他带来的中央的二月来信,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四军,在错误思想的领导下,各种问题发展到了高潮。一次明确红军由谁领导、为谁打仗、怎么打仗的会议亟需召开。直到红军攻打东安失利,陈毅带着中央的九月来信,在红四军召开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才被提上议事日程。1929年12月28日、29日,经过充分而周密的调查研究之后,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上杭古田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方针,至此这支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起义的旧军阀占大多数的武装力量,正在日益成为完全的人民的武装。
古田会议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革命斗争既有经验的前提下,科学地指出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阶级属性和历史性质,为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指出了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指明了方向。通过影片重温历史、赓续血脉,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有刀刃向内、剔骨剜肉的自我革命精神。这也是新时代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遵循。
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为革命成功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在为劳苦大众打天下,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一心为公。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绝大多数人民,成为中国革命的核心。只有没有自己私利的政党才能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才能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下坚持斗争而不为私利诱惑。朱德军长在影片中说:“逃兵都是我朱德带的兵,他毛泽东一个没有。”这就是政治信仰对一个军队的影响。有了坚定的政治信仰革命信念就不会被轻易动摇,有志者事竟成,革命就必然成功。中国共产党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科学深刻地阐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被实践验证了的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理论指导是革命成功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结合我国实际,成功开创了不同于苏联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就是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就是坚持不图私利、天下为公,就是坚持团结一心服务人民。也唯有此才能广泛凝聚共识、团结力量、共谋发展。
始终坚持紧紧依靠人民为革命成功创造了阶级保障。“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的力量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不止一次的被验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红四军在转战赣南闽西时,全军不过四千余人,武器弹药短缺、后勤补给不足,不仅能够在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中站稳脚跟,还能不断扩大战果,发展壮大苏区,靠的正是人民的支持。我们回顾历史,不管处在什么历史时期,不管外界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是党和军队获得发展的时期一定是紧密联系群众的时期,只要是革命斗争遇到了挫折就一定是脱离了人民群众。不管是革命战争还是发展建设,获得了人民支持就获得了最广泛的阶级保障,就获得了人民的鼎力支持。历史上的每一次胜利都是人民的胜利,战争的伟力蕴含在人民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庞大力量也蕴含在人民之中,今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惟有紧紧依靠人民,革命才能成功,民族才能独立,国家才能富强。
始终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为革命成功提供了内生动力。影片中朱德军长在面对旧部的军阀作风时,顾及到旧部的军功、顾及到情谊,对部属不忍苛责,希望他们能够慢慢改变,最终发生了部属阵前叛逃的事件。一个不能自我革命的政党是没有发展动力的,终将落后时代、脱离群众,一支不能自我革命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终将变成走州过县的军阀。中国共产党以及党领导的军队,始终把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作为重中之重。面对革命队伍中的错误思想、不良作风、军阀习气,不管是革命元老还是战功显赫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坚决摒除。还记得毛泽东和黄炎培的历史问答,毛泽东主席在回答,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时候,这样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这条新路上我党就是在人民的监督下,刀刃向内、剔骨剜肉,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勃勃生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今天我们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胜时期,为不负人民重托、不愧历史使命,我们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毫不动摇地紧紧依靠人民,毫不动摇地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不谋私利、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实践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第三篇:古田军号观后感2000字
好莱坞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在他著名的编剧圣经《故事》中写道,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的躯体是由若干成分构成的。最小的单位是“节拍”,它基本上只是人物之间动作和行为的一个瞬间。这些“节拍”结构成场景——“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并在故事的特定点上转化了某个人物的价值。
节拍是构成戏剧最小的单位,有可能只是角色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凝滞的瞬间,只是故事一个微不足道的变化,或者一个隽永的瞬间。细节从节拍中诞生,孕育着电影的节奏与呼吸。小到家庭录像,是由无数个温暖的细节组成,大到史诗品格的电影,也是由细节汇流成了时间的长河。
在陈力导演的电影《古田军号》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导演是如何使用细节一点一点堆砌出历史片的大格局。
军号
军号是电影的题眼,承载着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全片“不忘初心”宗旨的影像外化。电影就是由军号的埋没与重现带出了红军此时的危机与领导人的出场。军号象征着为人民而战的理想信念,而此时的军队却面临着信仰的危机。
拥有军号的小吹号手,是红军信念的传承着,父辈的牺牲让他出于不知所措的状态,是毛泽东和朱德以身作则,捍卫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影片多处细节极为动人,毛泽东为小吹号手讨回公道,朱德亲身为其示范吹号的技巧等等。然而导演始终没有让小军号手吹向军号,直到影片的最后,当革命军队从古田再次出征,拥有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的共产主义者迈出胜利的万里长征。这个时候,小军号手在毛泽东鼓励的眼神下终于吹响了前进的号角,这是一次压抑之后酣畅淋漓的宣泄,更是一种精神涅槃重生的喜悦。
床头隔板
毛泽东与朱德总司令的革命情谊是久经考验的,他们也会为了革命方针激烈争执,但是内心深处都明白对方的赤子之心。但是如何把握住党内争执与朱毛情谊的火候?如何可以做到不偏不倚?这成了全片剧作的一大难点。
我们看到陈力导演非常巧妙地用床头隔板这一极富时代感的道具成为了毛泽东、朱德、陈毅三人情感交流的桥梁。当朱毛因为革命往何处去的理念有了争执的时候,两人面红耳赤。陈毅不断规劝毛泽东,两人围绕床头隔板打开关上,无数个回合,我们可以看到对朱毛深情厚谊的陈毅,更能看到一个为了革命正直无私的毛泽东。
当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决心离开红四军,朱德为了挽留他与陈毅对换铺位,一番偷梁换柱,却换来了两个人打碎隔阂坚冰的机会。这样的手笔,将历史的一抹温情留了下来。
板凳
在古田乡村游大龙是当地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几十个精壮汉子高举着板凳龙在大山上,在村镇间肆意遨游,那代表着福建人团结一心的拼劲和闯劲。
第一次出现游大龙在电影的开始,叙事者“我”回忆起爷爷与毛泽东主席革命的日日夜夜,看着今日富强的中国心驰神往,当年伟人播撒下的种子,在今天开花结果。在这里,板凳组成的巨龙象征着共产党一切为了祖国的初心。
第二次出现游大龙,是当毛泽东离开红四军,只身一人赴上杭为当地老百姓教书。心中有些丧气的毛泽东看到当地人民用游大龙欢迎自己,场面蔚为壮观,他不禁赞叹:心齐方能成龙!是啊,板凳龙由无数个板凳组成,而高举板凳的不正是一个又一个的人吗?唯有齐心协力,方能移山倒海。
在电影的最后,毛泽东离开上杭,他身无长物,唯有一张板凳,他带走了闽西人民的祝福与善意。
新军装
新军装象征着革命新的开始,是毛泽东等伟人对胜利属于明天的殷切厚望,也是潜藏着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当朱毛有了争执,朱德心中苦闷,是毛泽东带着他参观了染坊里新染的布料,快乐弥漫在荧屏上,革命者即便有千难万难,依然有赤子之心。
然而,陈力导演在新军装的细节处理上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她试图将刘安恭与朱毛的矛盾也可以通过军装的细节表现。刘安恭要求在新的领章上加上黑边,表达中国共产党人对列宁的缅怀。然而这却引起了党内不同的声音,林彪等人则认为这样做普通军人不理解,毛泽东也认为革命应该要与国情相结合,这个细节成为双方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电影的结尾,毛泽东在大会上说,领章的黑边要加,这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列宁,更是为了纪念所有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人!这样的诠释让领章也有了一份温暖,让所有将士都感受到革命的真正意义。
这样的细节在陈力导演的《古田军号》中何其之多,比如朱德掰成三块的馒头;比如毛泽东染上疟疾,他身边人一次又一次为他盖上棉被的动人场面。所有的细节都在这部影片中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得益彰,这是导演的功力,也是我们欣赏这部电影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