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眼中的鲁迅作文700字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着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慨叹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多为革命做一件事。
是他,鲁迅先生!他是永远不倒的猛士,他是人们心中的巨人!
从他那肃穆的眉宇和冷峻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愤怒,看到了他的无奈。他呐喊,不是因为自己的“运交华盖”,而是因为“寄意寒星全不察”的无奈;他彷徨,不是因为自己“破帽遮颜过闹市”的落魄,而是因为国人都像“阿Q”那样的愚弱;他伤逝,为的是他无法一直“俯首甘为孺子牛”,和只能用笔杆“横眉冷对千夫指”。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一切所折服,反而,更加勇猛。因为他知道: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战场上淋漓的鲜血,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他用尖锐的目光看到了社会的腐败,人们的愚弱,他说国人的病需要用文字来医,而不仅仅是药。他以尖锐的笔代枪向敌人的咽喉刺去,他用铁肩为人们担起了“地狱”城头那扇黑沉沉的闸门,他声嘶力竭呐喊着,企图唤醒在“黑屋子”里沉睡的人们。慢慢地,有些人醒了,看到了污浊,他们试图站了起来。于是一批批猛士在鲁迅的引领下为了自己、更为了国家开始革命,他们向着日出的东方奔去。
他关怀进步青年,他给小售票员的两本书,是售票员的希望,他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他知道身边有点点革命的火种,就会以持续不断的热情去关怀。他为左联“五烈士”写下的挽歌“忍看朋辈为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让更多的进步青年站了起来。直到今天,他还在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前进。
七十四年了,他的背影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怎能忘记他?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族魂啊!历史和人们的心中,将永远铭记着他的名字;将永远铭记他的警示,在一个民族最沉沦的时候,他对人们的鞭挞、对人们精神的哺育;将永远铭记他的呐喊……
第二篇:我眼中的鲁迅作文700字
一张冷冰冰的青脸下,是潮涌之酵的一腔热血,一股热情……请容许我向你诉尽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希望是附属于未来的,有未来,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那跳动的文字,一直在我的心头流淌。[本内容由 作文吧 WWw.8zUowen.com 整理]
他,其实是一股清流。他是黑暗中的明流。在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世界里,铮铮傲骨的他,一种独特的姿态,审视着这个世界,以一种独特的鹰般犀利的目光傲视那群无耻的政客。他恨,他怒,他,诘问,他嘲讽,他那般烈洒的文字哇,浇灌整个中华大地——他期望民众的觉醒。
他,性喜疑人。这是他自己说的话——所谈到的都是社会或人性的黑暗面,故而语言多刻薄,发出来的尽是诛心之论:这与其说是他的天性使然,还不如说是环境造成的来得恰当。因为他受青年,受学者,受社会的暗箭,实在是受得太多了,伤弓之鸟惊曲木,岂不是当然的吗?在鲁迅先生刻薄的表皮上,人是见到他的一张冷冰冰的青脸,可皮下一层,在那里潮涌致酵的,却正是一腔沸血。
他,是浊夜中的明灯。他告诉青年们光明的所在,他指点后来人要走自己的路,他谆谆教导。他问苍天也问自己,这世上还有没有吃孩子的人?或许还有,于是,他义无反顾,奔走呐喊!
他更像那雪中傲立的松柏。奇伟,高大,带一股凛然的芬芳,在隆冬中独立。是的,独立!他蔑视着官僚走狗,他不屑于正人君子之流,他看不得所谓的学者教授……
他,独立着,永远走那条通向远方的新路。像那执著的夸父!播下美好与芳馨,等后人去收获!
他的散文,又如擂鼓一样,在引文的起头,只有咚咚的鼓声,但到中途,忽然轰轰记下,但也有全篇尽是轻微鼓声的文章。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调动得迷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
他的最大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
第三篇:我眼中的鲁迅作文700字
关龙朕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重重黑夜;一头不屈的黑发,根根显示出与恶势力的不调和。这就是鲁迅。
他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鲁迅十三岁那年由于家庭的变故、家道的衰败,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于挑起生活的重担。到当铺变卖东西,买药,照顾家人等。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后来,他到南京,到日本学习等,都可以印证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鲁迅到仙台留学时,解剖课成绩60分而受到日本人的怀疑,认为老师漏题了,这让他深感到作为一个弱国子弟的悲哀;还有一次,他在幻灯片中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而一群中国人看这个片段时像在看热闹一般,从而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从此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他果断弃医从文,用文字作尖锐的匕首来揭露国人丑陋的灵魂,讨伐封建专制。
我们也热爱着祖国,但我们要学习鲁迅坚持正义的精神。在祖国母亲倍受创伤的旧社会,他的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语,使多少有志的青年聚集在这位先行者的周围,跟着他的呐喊,他用自己的心血,冒着生命的危险,抱着永恒的信念引导了代代莘莘学子走上真理和正义的道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日本回归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日本回归中国,从寿老先生到藤野先生,从长妈妈到闰土,从孔乙己到阿Q,鲁迅先生留下他无限的欢笑与回忆。深深的抒情和呐喊,也许他曾彷徨,也许他曾犯下过许多的错误,但他永远不怕改正错误。他在严酷的剖析外部世界的同时,以更为严酷,甚至可以说是近乎残忍的态度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是一个严格意义的真正的人!
我们应该继续发扬鲁迅的精神,因为他的成就是用坚毅筑成的,像钢铁般的坚硬!这就是不朽的魂!这就是,民族魂!
第四篇:我眼中的鲁迅作文700字
鲁迅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熟悉而陌生。记得进北大附中面试时,景校长曾问过我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校徽是谁设计的吗?”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就回答了“鲁迅”。从那以后,我就牢牢的记住了这个名字。周末,学校开展了关于鲁迅的主题阅读,是我对鲁迅有了更新的认识。
阅读使我对鲁迅产生的第一印象,就是鲁迅作为一个伟人,在生活中也必然有其平凡的一面。比如周海婴写的书中第一章就写道:“父亲的写作习惯是晚睡迟起。”但一个伟人的伟大之处肯定是要大于平凡之处的。鲁迅作为一位父亲,对孩子的健康可谓煞费苦心。他的慈爱之心,至今仍时刻温暖着我,也使我认识到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鲁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愿,无处不表现着一个父亲对孩子那份真挚的爱。
鲁迅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乐观、大方、幽默、开朗。如在内山写的书中,鲁迅是这样用日语和他聊天的:“老版,刚刚这人把我当成你了哟。”但鲁迅的这些特点,绝不是粗鲁、无礼,他的话中经常暗含哲理和讽刺,亦或是一针见血。如内山写的书《先生的那些话中》这一章节中,鲁迅说一个人借他的书这件事,仅一句话就巧妙地揭示了真相。
鲁迅对青年人总是非常关心。鲁迅在进行版画宣传时,尽管没有引起多大的变化,但他仍然特别提醒年轻人注意他们的不足。另外鲁迅也给予了萧红等一批年轻作家不少帮助。鲁迅先生的葬礼上“来了六千多人,都是青年和工人们,有男有女。一百几十面棉布旗,几百个花环都是参加葬礼的人自发带来的,没有付一点酬劳。”足以看出鲁迅对青年群体的关爱。
鲁迅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是一个完全沉迷于工作和革命的“工作狂”。这次的主题阅读活动让我意识到,纵是一个伟人,也有平易近人的一面,让我感到我与鲁迅之间的距离没有那么遥远。可到底什么是“鲁迅精神”?这或许是一个需要时间来理解的问题。
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一个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第五篇:我眼中的鲁迅作文700字
是泥泞道路上的青砖,是乌云笼罩下沉闷天气里的惊雷,是寒风凛冽的莽原上那一簇火焰,是苍茫沙海的一湾绿洲,亦或是——生命海岸上一丝破晓的金色微光。
你的胸怀,应是从万古流传的中华文化中提炼出的精石,刚柔并济,温寒同存。宛若风光月霁,轻偏一角,便顷刻间包揽了世界。你以笔为锋,为在旧礼教和病态的国民性中挣扎喘息的人民劈开荆棘。作为新思想的导师,你带领着青年,闯出一条康庄大道。“冷静则气宇深稳,明察万物;热烈则心中博爱,自任以天下为重”。你年少离家,孑然独处,身无长物,因而识尽世态之炎凉;你目光犀利,笔触尖锐,稍显私情私情,便有人道通敌叛国。但你却一路走来,胸怀洒落,有“澄之不清,扰之不浊,不可量也”之气度。真革命家只有前进,义无反顾的,于是你断然前行,哪怕沉疴在身,哪怕时日无多,也不曾停下那一杆挥动的毫素。因着一腔救中国于危难中的热血,你一改故辙,背水一战。你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人民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卧病在床,生命的乐章就将在残阳下戛然而止,运行初度的伟大岁月也终将停行。梦里,你浮浮沉沉,不禁百感交集,却只有叹尘海苍茫,金风萧瑟,老归大泽惟有菰蒲尽。此刻,太阳落山,于风雨喧嚣中,在生活的波涛上起舞、漂浮的心,也将靠岸。黑暗降临海上,像低垂的睫毛落在倦眼上,此刻,当拿走你手中的笔,让你的思想沉入海底,却又随水流,走遍大地。你的精神在神州的温床上发芽滋长,枝枝蔓蔓连接在万千黎民心底。你的精神不灭,是惟有破而后立的薪火相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然凡事已往,可不必言;来日正长,希冀在是。
中国的脊骨坚若磐石,中国的精神永垂不朽。唤醒中国国民,救中国之思想于危难中的你,既往与青史同传,精神与大众共生。
这——是我眼中的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