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自读课作文(精选3篇)

生活中的自读课作文(精选3篇)

时间:2023-01-19 16:01

  下面是作文吧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自读课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生活中的自读课作文

  寸红云

  你的能量,来自哪里?读书!

  ——题记

  对于我,和我身边很多热爱阅读的人来说,我们在回首生活时,往往有共同的感受,我们的很多成长都得益于我们读过的书,读书是生活中的必修课,亦是一门自读课。

  读二王,读语文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也因教语文而自豪。因为爱语文,让我有更多机会走近书本,走近更多的语文人。钱梦龙、黄厚江、余映潮、王崧舟、王君……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二王”,即王崧舟和王君。

  初次接触王崧舟老师,是因为《爱莲说》,这是他梅兰竹菊课的代表,也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课。菊、牡丹、莲在他的课堂上熠熠生辉、活灵活现,犹如复活一般;精致典雅,流淌出优美的语文气息;课文配乐,天衣无缝,绵延悠长

  一切的一切,让我望而生畏,无法想象王老师是读过多少书才能达到这样的路。听了《爱莲说》,欣喜若狂又喜极而泣,这是诗意语文的魅力,也是王老师的魅力,他的课让我深深沉迷、无法自拔。

  另一王,便是王君,君姐,未曾谋面,却早已深入人心。作为中国百强语文的领军人物,记不清听了她多少课,也记不得读了她多少书,读她的班主任,也尝试学做班主任,读她的课堂情境艺术,学她怎么让语文课打动人心。总之,她的青春语文总能让我的内心掀起一阵风暴。听了《老王》,一个可怜可敬的老人就会在头脑里挥之不去;读了《台阶》,一位老父亲的形象便在心里扎根。《纪念白求恩》《木兰诗》《我的叔叔于勒》……每一课,每一篇,都让我大开眼界。跟着他们,一路修行,一路教语文。当然,对于这“二王”,只能仰望,学,是万万学不来的,他们身上的涵养、修为和底蕴,让许多人望尘莫及。

  读经典,读生活

  杨绛先生人到暮年时,曾分享:“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放眼中外,有哪一个作家不是从生活苦难中走出来的。俄罗斯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如果不是放弃贵族身份,走近平民,又如何能创造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鸿篇巨制?如果不是坎坷太多,经历无数,海明威又何以写出《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等经典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雨果、狄更斯……从文学跨越到电影,生活催生了太多经典,也造就太多伟人。没有战争,没有苦难,《阿甘正传》《勇敢的心》《钢琴家》《美丽人生》等可能就无法诞生。生活和经典作品水乳交融,相互启发,从生活的体验中去阅读书籍,亦可从阅读书籍中体验人生。]www.8zuowen.com[

  生命在成长,读书的心得体会就会改变。好的读书,有品质的读书,是一个养气的过程。宋朝黄山谷云:“士大夫一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三日不读书,对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乏味。”不读书,书卷气少了,市侩气就自然增多。

  “春争日,夏争时”,时时把读书当作自读课,我们才能摆脱真正的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手捧书本吧!这将是无法复制的美。读书吧!努力将生活中的寂寞辰光换作巨大享受的时刻。

  第二篇:生活中的自读课作文

  浦绍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诗一曲、一人一书……当我们潜心走进,可怡情释怀,可博采长才,可明理生慧。在生活的自读课上,我们汲取营养,收获成长。

  吃苦和吃亏一样,吃多了就会成长。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代大文豪苏东坡在纷繁复杂、血雨腥风的北宋政治环境中,无论在人格修养、待人接物、诗文创作乃至风波险恶的仕途上都追求“真我”的最高境界。说“真言”而不“慎言”,正如他在《密州通判厅题名记》中所说:“余性不慎语言,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脏,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亦如其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所说:“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因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正是他这种敢说敢言,心中有话就不吐不快的真性情,让他在云波诡谲的仕途上经半世沉沦、一世沧桑之患,受辗转漂泊、颠沛流离之苦,忧愤惆怅而不舒,九死一生而不济,在党争的漩涡中挣扎,起起伏伏;在“隐”与“仕”的边缘游离,患得患失。他将自己置身于“众矢之的”的危险处境中,最终难逃中国古代文人“道大难容,才高所累”的命运。但即便如此,苏轼将所有吃过的苦,所有受过的难抛之脑后,一如既往地坚持“真我”境界。哪怕等待自己的是流放后的饥寒交迫、疾病缠身,亦或是客死归途的悲壮与凄凉。

  豪放者,真言也,敢言也。在浩如烟海、灿若星河的历史长河中,真性情者不少,但如苏轼一般,历尽千般磨难后,甚至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点仍初心不改者不多。但试想:如果没有这种真性情,如果没有经历这千般磨难、万般苦痛,如果在血腥残酷的党派斗争中,他选择了“明哲保身”“党同伐异”“隐忍收敛”“趋利避害”,那么,渡尽劫波的苏轼就不会有走出政治阴霾的勇气,完成心灵超越的力量和平息心中种种不平的超然旷达;在偏僻的小镇上,也就不会有无限的闲暇,美丽的风景,敏感的想象以及对月夜的倾心,对诗酒的迷恋……如果没有吃了这些苦,受过这些罪,恐怕他就不会成为豪放旷达,不易其所为的苏东坡了。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在众多植物中,我最喜欢且令我心生敬畏的是胡杨。我第一次接触胡杨树并非亲眼所见,而是从书中得知。“它生长在地下水含盐量极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在极度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下,照样枝繁叶茂。活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人们美赞它为‘沙漠脊梁’。”当我读到这个句子时,瞬间被它那超乎常人所想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所折服。在极度干旱荒凉的沙漠中,没有草木的陪伴,没有雨露的滋养……有的只是漫天狂沙,有的只是焦灼烈日……都可以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一株胡杨尚且如此,那么,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呢?即便出身卑微、命运多舛怕也不该碌碌无为、惶惶而终吧!

  生活如同一本巨著,如果你潜心走进,细细品读,你会从中找到下河摸鱼、农田钓虾的童年,你会从中发现余晖脉脉、炊烟袅袅的诱人美景,它会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更清晰地记忆,更深邃地思考……从而使生命有了永恒的价值。

  第三篇:生活中的自读课作文

  黄秋萍

  生命是一次悠久的学习过程,生活就是我们的教科书。翻开生活这本书,我读懂了家国情怀;读懂了坚持不懈;读懂了积极乐观……

  江山不服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

  迟子建曾在散文《泥泞》中写道:“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从过去到现在,我们无言的痛苦实在太多,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中国不再是暮气沉沉的将亡之国;中国人,不再是被看不起的东亚病夫。就像孙杨在亚运会赛场上要求重升意外掉落的国旗,祖国也许低落一时,但总会再次崛起。

  我们也不会忘记我们的英雄。英雄不仅仅是经历过战场洗礼,保家卫国的战士。和平年代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所有人,都是我们的英雄。犹记“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天眼探空”南仁东院士,“蛟龙探海”徐芑南院士。这些国家脊梁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化作一束至纯至强之光,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孙康映雪夜读,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范仲淹断齑画粥。自古以来,功成名就之辈大抵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坚韧不拔之士。在急功近利的社会,也许坚持不懈艰难,但很多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郎朗经历无数个不为人知、默默练习的日日夜夜,才弹奏出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的华美乐章;羽生结弦一次次受伤又爬起,坚持苦练,终于为世界呈现出无懈可击的冰上英姿;屠呦呦做了数百次实验,才发现了青蒿素,在40年后终登上诺奖之巅。坚持,只比放弃多一点。只要不放弃,贫瘠的土地也能培育出千千万万朵怒放的蔷薇。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人生是一段很漫长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风浪,也绝对不乏暴雨雷鸣。或许我们也曾经因此感到懊丧,为此垂下我们高昂的头颅,但是我们始终要相信,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

  苏轼有词如是说: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的一生饱受挫折,但他乐观淡然,性格率真。在长期的贬谪中他学会了崇尚自然、摆脱束缚,不感伤怀旧,不拘于红尘世俗。苏轼这种面对逆境时的从容坦荡、豁达的人生态度,为他赢得了世人的喜爱与敬重。

  我们常被命运的洪流裹挟而去,陷入黑暗和困顿。也许上帝会扼住我们的喉咙,但不会让我们窒息。我们应坚信:困顿总会过去,光明总会来临。

  漫漫人生路,生活这本书总是最值得我们细读的。

Copyright © 2016 www.8zuo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作文吧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2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